張昭出身仕族,在江東士大夫一系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有他表態支援孫權,孫權在江東才坐的穩靠了許多。因此,魯肅對於張昭的種種也只得保持沉默。

魯肅既在孫權帳下,自要為其盡力,眼下孫權方剛穩定江東,正是用人之時。魯肅左思右想,忽想起一人,但想想又搖了搖頭,大覺不妥。

左思右想,忽又想起,諸葛瑾也是個人物。想及此人,心中不禁大喜。

當下,魯肅便將諸葛瑾舉薦給孫權。諸葛瑾正尋找明主,得魯肅相邀親自來見孫權。兩人當下相見甚歡,自此諸葛瑾歸吳。

不說孫權諸事,先說袁紹使者陳震,此來卻未想到會有諸多變數。

他也知此地有高人興風攪雨,當下不敢久留,恐傷及自己,便與孫權謀劃併力討曹一事。但無論成敗,陳震都自會想辦法脫身。

對於陳震之事,諸葛瑾卻別有遠見的,他也是聖人門下,早已洞悉天機,知漢室不可興,欲圖謀天下,以建那蓋世功德。

眼下袁強曹弱,若助袁滅曹,哪裡還有機會,當下對孫權道:

“主公,眼下袁盛曹弱,若我軍舉軍支援袁紹,則曹操必敗!自古,狡兔死,走狗烹,乃人間至理。袁紹若得勢,必將掉轉兵鋒,則我江東難保矣!不若先順曹操,再乘便圖之。”

孫權自與魯肅有了那條上策,早已不甘於做那桓文之功,聞言頗覺有禮,當下便以江東未穩回絕了陳震。

卻說,許都郭嘉聞報:孫策竟然死了,死因自是許貢門客刺殺。

當下頗覺驚訝,掐指捏算,不由大驚。但眼下卻是無憂,當下大喜。

他也知自己大限臨頭,更加處處為曹操謀算,只求自己臨死前,可以為曹操平定四方,建立不世基業,這便是後來的郭嘉遺計定遼東之始。

眼下,郭嘉不顧安危,奔赴前線,告之曹操:孫策已亡,南方無礙。

曹操大喜,當下,曹操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又令張紘為會稽都尉,齎印往江東。自此南方之事已定。

卻說張紘久居許都回東吳後,知孫策已亡,自己與張昭共理政事。這日,卻有一故來人尋張紘,勞其將自己引見給幼主孫權。

此人姓顧名雍。東吳方定,除了像張昭、周瑜這種舊臣舉薦,旁人卻是沒有機會的。他與張紘同為江東名士,自然熟識;而張紘最是清白,無甚來歷,何況此時他正需舉賢任能,因而顧雍請張紘舉薦,張紘便自應允。

顧雍何等人物,來至孫權帳下,深得孫權所喜,令其行太守事。

孫權擇賢任能,自此名揚江東,深得民心。

陳震回見袁紹:

“現下孫策已亡,其弟孫權繼立,曹操封之為將軍,已結為外應了。”

袁紹聞言大怒,遂起四州兵馬,復戰許都。

袁紹雖損兩陣,折了兩員上將,卻不失士氣,進攻勢頭不減,緩緩移兵官渡。

此時,雖沒有爭取到孫家的同盟,但曹操後方袁紹部署的兩枚棋子,卻已經彰顯出了作用。

其一就是劉備,自土城聚義後,劉備實力大增,文官武將齊聚。

劉備曾坐陣徐州,素有仁公美名,群眾基礎極其雄厚。去了汝南之後,雖然劉闢、龔都這兩個黃巾妖孽率領一群散兵遊寇在汝南名氣極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