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修行,皆出於其父孫堅之手,卻不知,大盜三千,殊途同歸,實是眼界所限。當下,令人將於吉從大牢之中取出,命其登壇求雨。當下,于吉沐浴更衣,百姓聞于吉求雨,紛紛前來觀看,卻見於吉身著道袍嘆道:

“我雖為黎民求三尺甘露,卻終難免一死。”

眾人紛紛勸道:

“老神仙勿要擔心,若求得雨來,主公肯定會赦免您的。”

于吉淡然一笑看了眼孫策,但見孫策冷眼旁觀,搖頭道:

“此乃氣數。”

當下只是搖頭,說話間登上法壇,端坐於法壇之上,取一黃表紙,執起硃砂筆,刷刷作了一道符印,執起符印,在手中搖擺兩下,朝空中拋去,呼的一聲火起,直化作一道煙塵。

于吉放得符來,便坐在法壇之上,只是口中唸唸有詞。

孫策來至壇中,看著那于吉端坐其上甚是坦然,不由生怒,喝道:

“若午時還不來雨,便焚死於吉!”

午時看看將至,分明是在難為于吉,但江東小霸王,殺人不眨眼,卻哪有人敢上前阻擋,孫策當下一招手對左右道:

“來人,先將柴草堆於壇下!”

當下,眾人不敢不從,早有人抱了柴草堆於壇下。

正逢此時,風雲變幻,陰風大作,四方陰雲漸漸合在江東上空。

原來此時卻是那長江龍王親至江東上空,顯是受了于吉的符印,不敢不從,但興風布雨本要有玉帝旨意,長江龍王亦不敢私自降雨,受于吉符詔,不敢不從,只得親至江東上空,打個噴嚏,降下雨水,否則也不至如此急切。

而於吉見得龍王真身,更是無憂,口中連詞也不念了,只是坐在法壇上微笑看著百姓,只見百姓一陣雀躍,都呼喊老神仙。

孫策見此情景更是生怒,也是他大限臨頭,心智受蒙,只見孫策大喝道:

“時已午時,空有陰風,卻無甘露,正是妖人!來人,點火!”

卻說當夜,二更時分,孫策正在睡覺……

忽然,陰風大作,一股陰風直吹開了門窗。

孫策驚醒,抬眼望去,卻隱隱見到窗前立著一道人。

想那孫策是至陽至剛之軀,怎懼陰魂?見到那人形狀頗似於吉,大喝一聲:

“好妖道,你為陰魂,竟敢近我!”

言罷,取寶劍朝窗外擲去,卻擲了個空落在地上叮噹一聲脆響,那人影也忽的化作虛無。孫策手撫胸口,良久才平穩下來。

這一鬧便又過了三更天,一時間再無睡眠,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次日,吳國太早得到訊息,聞言大驚,忙去催促孫策去玉清觀焚香禱拜。

孫策不敢不從,只得強自支撐乘轎子去了玉清觀。

想這孫策馬上將軍,戎馬半生,從未坐轎,可知此刻病情之重!

卻說孫策下得轎來,見到這道觀雄偉恢宏,仙氣嫋嫋。

不由嘆息,竟無須人攙扶,舉步可入。眼見玉清觀的大門就在前方,只要他入得門去,拜了那闡教金仙,命自是保得住。

普天下間,于吉所懼之人卻是寥寥,這位闡教金仙卻正是這寥寥數人之中。但,此實為天數,卻不可逆轉。

孫策眼見邁入觀門,卻見玉清觀門前卻放著兩個香爐,香爐之上香菸嫋嫋。

孫策側眼視之,猛見一陣清煙浮起,聚散間,仿若人形,漸行漸聚,浮在香爐之上,不是于吉又是何人?孫策不由大怒,對著清煙喝罵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