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江東小霸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卻說太史慈引著孫策直奔山背後而去,後面跟著的十三騎如何不知太史慈的誘敵之計,心知危險,忙引騎便要追。
眾將正要追趕,卻見遠處塵土飛揚,定睛觀瞧正是劉繇大隊人馬趕來助陣,心知孫策危險,十二騎飛馬衝下山城。
卻說孫策見劉繇領兵前來,再看自己這邊只餘十三騎,可以說是孫策的最強武將班底了,程普、黃蓋、周泰、蔣欽無一不是東吳後來的勇將,只是這十餘騎如何戰得了這千餘輕騎,孫策不由心生悔意,悔不該不聽張昭所勸。
太史慈回到軍中取了把槍,自有人牽了匹馬,這邊孫策的馬被程普牽至,更將孫策的霸王槍遞給孫策。
孫策本以為是單打獨鬥而死,聞言不禁大驚,只是此時如何有心情再去細想?凝神道:
“先逃回去再說。”
劉繇見孫策一眾只有十三騎,心中大喜,一聲令下,眾軍均朝這十幾人衝殺過去,這十幾人均是以一當十的勇將,豈是易與?眾人且戰且退,又退至神亭嶺下。劉繇將眾人圍定,發兵強攻,眾將雖猛,但一根木板上又能打得幾根鋼釘?怎抵得住敵軍千人陣勢?
劉繇正要對土坡發動強攻,忽聞背後喊殺聲起,眨眼間,一標人馬從後面殺破一條口子。領軍者面若冠玉,風流倜儻,儒雅威風,縱使手持長劍衝殺陣前,也有著說不出的飄逸,似是跳舞一般,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周瑜。
原來,張昭派人告知周瑜,周瑜卻尚未接到張昭信件,突見半空中一聲鳥鳴,其音煞是悲涼,周瑜情知大凶之兆,忙掐指算來。一算之下,知孫策有難,忙領兵回營,正遇上張昭信使,於是不及回營,帶著軍士便朝神亭嶺奔去。卻不知這一聲鳥鳴正是光武大帝所警,也是孫策命不當絕。
劉繇情知遮攔不住,不敢力敵,急引兵退回防區,孫策一眾亦黯然而返,只折了一名校尉。
周瑜救回孫策後,方才放下心來,突想起一事,原來曲阿有一叫陳武的人願接應孫策軍入營,只是周瑜不知真假,故而親自去見信使,當下與那信使相談甚歡,從言語中判斷卻是十分可信,原來周瑜此人擅於看人,雖不敢保萬,卻也是差之毫釐。
孫策正著上衣,聞言大喜,忙將光武帝託自己為來歙修功大德之事說了一遍,周瑜聽後更加確認,料定此人必是來歙轉世,次日便領一枝人馬暗襲曲阿。
孫策當夜閒來無事招來諸將,問起早上跟在太史慈身後的那員小將,眾將卻均是搖頭,蔣欽雖是認得,卻也不敢道破天機,故也未言明。
程普回想道:
“此人看似貌不驚人,本事卻是不弱,道法精深,修為強悍,我等眾將合力圍鬥其半個時辰竟拿之不下,確實了得。”
孫策聞言驚道:“此人有如此本事,早該揚名立萬了,為何卻是名不見經傳呢?當真怪異,還請諸位留意此人,若得此人相助,我孫家大業更是大有可為。想不到,劉繇手下竟有如此能人。”
當下嘖嘖稱奇。
眾將聞言均諾。
卻說第二日,兩軍陣前,孫策引軍前來索戰,只見他霸王槍上挑著短戟,其所率軍士則在後面大喊:
“若不是太史慈走的快,早被刺死了!”
劉繇率諸將列陣相迎,亦不肯示弱,太史慈槍挑孫策頭盔喝道:
“孫策頭已在此!”
其手下軍士都隨著他大聲呼喊。昨日太史慈一戰揚名,在劉繇軍中官升校尉,已儼然成為軍中頭號大將,眾軍士如何不賣力?
卻說此時,兩軍陣前,一片喊聲,這個誇勝,那個叫強,雖無銷煙迷漫,卻也是唇槍舌劍,暗流湧動,好不熱鬧。
太史慈喊得不盡興,勒馬提槍上了陣前,槍指孫策叫陣道:
“孫策,敢與某決一死戰否?”
孫策聽太史慈敢與自己叫陣,虎目圓瞪便要上前迎敵,程普見狀恐有閃失,攔住孫策道:
“有諸將在此擒殺此人,何須主公親往!”
話畢,程普催馬奔至陣前,槍指太史慈,太史慈見來人不是孫策把頭一昂道:
“你不是我對手,叫孫策來!”
程普聞言口中大怒道:
“黃口小兒好大的口氣,先試試爺爺手中的槍!”
說話間,拍馬挺槍直取太史慈,這兩個人馬交錯間,殺得好不熱鬧,程普也是膂力過人,手上鋼槍亦非凡物,兩人鬥在一處,太史慈不由心驚,程普出槍竟處處剋制自己,當下不得不臨時變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