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範不過與袁術相處日久後卻發現此人極為自大,更無識人之能,便有離去之意。

正逢龍虎之威的孫策投奔,孫策勇猛非凡,且手下良將如雲,查察司認定此人決非池中之物,於是便趁與其對弈之時以訴衷腸。

陰功本就善於隱匿之道,自是難於察覺,故而以孫策、朱治之能未覺察得到。

孫策此時已經鎮定了許多,不似剛才那般失態,反喜道:“先生!”

孫策當下大喜,看了看四周,見四下無人方道:“二位請到我府上一敘。”

二人相視一眼,都點了點頭,到了孫府,孫策親執呂範手落座,與其商議離袁之事。

呂範極善察言觀色,與袁術日久,自是瞭解其性情,袁術狡詐多疑,絕不可能輕易借兵孫策,不由嘆道:“只恐袁公路素來善疑,定不借兵與你。”

呂範說:“我手下倒有精兵數百,可借給伯符一用,只是畢竟還少,仍是要向袁術借兵,才可圖謀大事。君理之謀卻是好計,若得江東以圖天下,確是明智之舉。”

孫策點頭稱是,一旁朱治道:“袁術狡詐多疑,又一直藉此牽制伯符,想留伯符為己用,卻難成事,不若...”

當下,朱治話鋒一轉,說話間正要附在孫策耳旁說些耳語,當下呂範也知道自己非是孫堅舊部,畢竟屬於外人,是以正要看向其他地方以避閒,卻見孫策擺手止住朱治道:“君理,但說無妨,呂公乃我們自己人,無須避諱。”

呂範聞言卻不由心動,他這種小人物更是難以度日,受盡白眼欺凌。如今孫策卻把自己視為親信,如何不心動,只是這些心理變化,別人卻是看不透。卻見朱治面有難色,過了一會才道:“不若向主母的婆家處借些兵馬。”

孫策聞言搖頭道:“不可,外祖父不宜染此紅塵,何況外祖公家中並不殷實,還要守護一方安寧,此事萬萬不可。”

朱治聞言面有難色,便不再多言。

見兩人不語,孫策不由眉頭緊皺,一時也無良策,忽靈一現,便有計較,沉思片刻,孫策方道:“我有先父所留的傳國玉璽,可以為質,依先生看,可否能借得兵來?”

呂範聞言道:“早聞,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將軍先父曾得此物,一直未敢深信,卻想不到這傳國玉璽果在你們孫家,哈哈,若有此為質,袁公路必會發兵。”

話音未落,一旁朱治忙道:“伯符,我來時,主母曾經說過你將來有大難,非這傳國玉璽不能保,你若給了袁術...”

孫堅聞自己命中有天劫,自然驚恐。

可是一晃過了十幾年,自己仍是身體倍棒,便也忘卻了。後來董卓火燒洛陽,孫堅領兵殺入京都得了傳國玉璽。於是囑咐孫策一定要將這傳國玉璽放在身邊,萬萬不能離開此物,否則將有大禍。

當時,很多孫堅舊部都在,朱治便是其中一位。

孫策聞言,不由沉思,眼下,自己落魄江東,空有命在,又有何用?大丈夫理應縱橫四海,何惜一條賤命?當下將心一橫,嘆道:“顧不了那麼多了,大丈夫當縱橫天下,豈能困死於此?”

眼下這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朱治聞言只好暗記此事,以待日後給吳國太個交代。

三人既已商定,次日,孫策入見袁術,哭拜袁術道:“將軍,孫策父仇未報,今母舅吳景,又被楊州刺史劉繇所逼。孫策的親母兄妹均在曲阿,曲阿如被劉繇攻陷,家必被其所害,孫策斗膽嚮明公借雄兵數千,渡江救親。恐明公不信,策有先父留下的傳國玉璽,願意為質。”

說罷,雙手捧出傳國玉璽遞給袁術。

袁術聞言兩眼放光,忙取來仔細觀看,這傳國玉璽乃是當年和氏璧所鑄,其中一角卻鑲著金邊,正是當年王莽篡漢之時,漢孝元太后王政君怒擲於地所而摔壞的。後被王莽等人用黃金補上,至此才先天異寶得以儲存。袁術撫摸著這傳國玉璽,只覺此物通體清涼。

這玉璽中透著王氣,自然有一種魔力而生,袁術不由得發怔,此乃是先天靈寶。天下間,這續命的東西沒幾樣,而傳國玉璽便是其中一樣。

而此時佛道兩界如今大難將至,當初那猴子攪了蟠桃會,正中了玉帝老兒的道,很多道法不行的人,都無法續命。

都不知能不能過這五百年的災劫,若有此寶,自己卻可渡這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