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北海孔融(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操只聽說過這個傳說,卻不曾想到自己竟然真的看到了這把劍,可見,所傳非虛。只可惜,沒有先一睹千古佳人西施的絕世容顏,不覺有些可惜。
這一路上從兗州到徐州,曹操只要聽聞附近大戶人家的墓,必到。
種種劣跡傳至陶謙耳中,身居徐州府內,聞百姓遭此大難,不禁仰天慟哭:“因我陶謙,何至百姓於此啊!”
但他身肩重任,又不可能一死了事,只得召集眾將商議。
時下,有一小將名曰曹豹,此人也頗有本事,聞言道:“兵臨城下,將至壕邊,我等怎能坐以待斃?某願助使君破敵於城下!”
曹豹的話立刻引起諸將共鳴,尤其是陶謙在徐州深得人心,見陶謙如此受人冤枉,眾人紛紛表示願與徐州共存亡,一時間,滿營眾將都跟打了雞血是的慷慨激昂紛紛請戰,陶謙見此情狀,雖知兵力謀略不足與曹操應戰,卻也只得引兵出城迎戰。
此時曹操已兵臨城下,只見城外,襟旗飄飄,馬正嘯嘯,迎風處,盔銀甲亮,中軍豎起白旗兩面大書報仇血恨四字,兩軍在城前列陣,均身披長孝。
滿營白色,曹操從列陣中走出,只見他身穿稿服,臉有怒色,只是更多了些憔悴,陶謙只道是曹操因家中喪父,豈知卻是曹操頭痛難忍所致,曹操手持長鞭,走到兩軍陣前破口大罵:“陶謙,你這老匹夫,吾不殺你,誓不為人……”
陶謙聞言跨馬來到門旗下,拱手在馬上便拜:“明公息怒,陶謙本欲結識明公,故託張闓護送。不想張闓賊心不改,見財起異,實不幹陶謙之故,望明公明察。”
曹操不等其言盡,張口怒道:“老匹夫,已殺吾父,還敢再此亂言推託,還算是人乎!”
朝背後道:“誰願替吾生擒此賊!”
話音剛落,夏侯惇應聲而出,陶謙一見夏侯惇殺出慌忙閃入陣中,只見夏侯惇徑直殺去,門旗下閃出一員小將,正是曹豹,只見他提槍便刺,豈知夏侯惇虎勇囂將,拿槍一蕩,便盪開此槍,更已迅猛之勢抽槍直打曹豹,曹豹堪堪躲過,才發現這一槍卻是虛槍,槍走下勢,卻是直取曹豹小腿。
這一槍內真氣十足,內氣呈紫色,曹豹知道這一槍的厲害,槍氣已是有形之色。
曹豹只得使出十成十的力道用槍擋住,較是如此,也是蕩的虎口一震,此時馬已交錯,交錯間夏侯惇已出了十槍,而曹豹僅出得一槍,還是夏侯惇用槍引得,一交之間已殺出一身冷汗,這曹豹知道夏侯惇武勇難敵,只是放不下面子,眼見被夏侯惇誅殺。
忽然飛沙走石,軍士都目不能睜,曹豹趁此當口,忙迴歸本隊。
被這怪風一攪,兩軍都只得收回本隊。
陶謙雖躲過了今日一戰,但畢竟只能託延,只得招眾商議,滿座眾將今日都看見了曹操部隊素整,良將無數,且兵馬又多,均無良策,陶謙見眾將都是低頭無語,嘆道:“罷罷罷,我當自縛去往曹營,任其宰割,以解這徐州一城百姓!”
言未畢,從列陣中走出一人長聲道:“府君久鎮徐州,宅心人厚,寬以待人,百姓感之。今曹兵雖眾,但徐州城堅壁後。府君與百姓只需堅守勿出,某願略施小策,教他死無葬身之地!”
這獻計之人卻是東海人姓糜名竺字子仲,要說這人在徐州是鼎鼎有名,乃是徐州鉅富。
獻計道:“我願親往北海去孔融處求援,另請一人往青州求救。”陶謙聞言也覺是好計,點頭稱好,一旁陶謙兒子又續道:“令派人去請袁氏那求救兵也未嘗不可。”
這時旁出一人道:“這袁氏兄弟不必派人去了,此事必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