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誓言不能亂髮(第1/2頁)
章節報錯
袁紹知道劉備三人來助公孫瓚,自知難以取勝,便不再出戰,而公孫瓚也知道袁紹非自己一力所能平者,故也不出戰。
此事傳至長安,李儒得到訊息後立刻去見董卓,道:“明公,袁紹與公孫瓚在磐河廝殺,我們不妨假以天子之召前往調和,兩人必會感激太師。”
李儒此計不可謂不毒,一方面拉攏人心,另一方面則進一步分裂諸侯,袁紹與公孫瓚此時都陷入苦境,不得不借此臺階,而藉此臺階之後,其他諸侯定認為二人已然歸順了董卓。
董卓聞言大喜,立刻派人前去,二人果然應了天子之命。公孫瓚與袁紹各自退兵,劉備三人自是引人馬迴歸本地。
臨別之際,趙雲嘆氣道:“我以為公孫瓚是一英雄,今天一看,也不過是袁紹之輩。”
劉備拍了拍趙雲的肩頭道:“暫且在此安身,他日再做打算吧。”
說罷,二人依依惜別。
袁術聽說袁紹得了冀州,便去求馬千匹,這袁紹知道這袁術目中無人,對自己是庶出更是鄙視的緊,所以堅不發糧。
袁術大怒,自此便和這袁紹結下了樑子。
不過既然袁紹不給,這袁術又遣使去劉表處借糧,劉表佔據江夏,富甲一方,袁術身為佛門中人,以為劉表多少會給些面子。
誰知這劉表一向鄙視袁術,一天到晚自以為是,更是不與。
袁術深恨他,他雖不敢明著對付劉表,不過挑唆別人的能力還是有的,他知道劉表和孫堅有過節,便遣書述說劉表劫孫堅之事,本是袁紹之謀,與自己無甘,又道袁紹欲與劉表和謀江東,願為孫堅取袁紹,勸其攻劉表。
孫堅收到書信,聚眾商議,程普皺著眉頭說:“袁術意圖不明,而且此人十分的奸詐,狡猾,不可輕信。”
“我本欲私報此仇,與他何干。”
程普等人聽聞孫堅這樣說,都勸他不要意氣用事。
可孫堅卻不以為然,他自認自己得了玉璽是天命所為,不管眾人苦勸,執意去取江夏,眾將只得相隨,於是即日發兵,揮兵南向,直指江夏。
若論實力,孫堅手下猛將如雲,江夏如何抵得住這江東猛虎?當下大急。
劉表聽聞,早已嚇得膽戰心驚,急召眾人商議退敵良策,蒯良聞得戰事道:“主公,勿憂,可令黃祖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為援。“
劉表聞言,甚是心安。
黃祖得令後,馬上率兵伏於江邊,只待孫堅兵到。
不日,孫堅率眾而來,遠看去旌旗飄飄,身後除了三大主將,還有一少年,此人正是孫堅長子孫策。
這孫策當真是少年英雄,兼有龍虎之相。
這黃祖遙見孫堅等人遠非泛泛之輩,不敢輕取,只得令手下亂箭擊之,孫堅亦知道不可強攻,便用船誘他射箭,黃祖草芥出身,不知是計,一連幾天均是如此,直把箭放了個精光,而這箭卻都被孫堅收了去。
第二日,孫堅趁著風勢順勢而上,一時間箭如雨下,黃祖抵敵不住,不得已棄了樊城,退入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