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泰山求援(第1/2頁)
章節報錯
董卓入京,距離其權傾朝野,袁紹、曹操等一應人等,招兵買馬,組成聯軍而反擊不遠。
劉備心中越發有種急迫感。
回到開陽後一個月內,他得到糜氏財富,還有陳植藉助胡氏手段,所得行商利潤,另有從雒陽之地,以使陳植所取寶藏財物,終決定,於琅琊地方,再度招募郡兵。
郡兵人馬,繼續從幽、青等地逃難之流民為主,還有各地仰仗他大名,投效之義軍。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接受“劉備”亂攤子,他今日之劉備,斷不會和以往相提並論。
明白個人職責,其欲匡扶漢室,手中自需更多可用兵士,才能“以理服人”。
這些籌集之部,自不會和關羽等人掌握之近五千,南北作戰之精銳相比。此外,劉備也不想贏得太多人注意,更不想讓徐州刺史陶謙忌憚。
故而,郡兵人馬,合計有將近兩千人馬,分散於諸縣,以助力安穩和民生恢復工作。
此中所為,能讓郡兵成為他將來的後備力量外,也可將地方混亂問題得以解決。
這些事情佈置完後,因手下幕僚尚缺,以及前番請張昭出山之失敗,劉祈便以琅琊國相名義,徵召糜竺、糜芳、諸葛富,北海人孫乾等七名於本地有名士人,進入郡府。
這裡面,首要得到劉備看重的,自然是糜氏兄弟和孫乾。
除過糜氏兄弟,提前有過通氣外。
為了打探到孫乾訊息,他還特意讓趙雲率親將,往孫乾老家打探了孫乾時下住處。
同簡雍一樣,東漢末年,作為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人,孫乾為劉備建立基業,立下了不小功勞。
好在孫乾正巧也在琅琊郡內遊歷,尋到孫乾後,劉備還單獨讓簡雍走了一趟,以代表他本人邀請。
終是八月初時,糜竺、孫乾、糜芳等人,終於踏入郡府,以協助劉備處事。
然則,藉助超前之見識,他本還借個人名望,再徵召臧霸、孫觀、孫康等地方豪傑,誰曉得陶謙這一次,竟比他快上一步,搶了人。
作為一州刺史,劉備自不會再行搶奪已經為陶謙徵召之屬。
說起來,陶謙為人不錯,當是性格剛正之輩,更有安穩徐州之才,當年能臨終,將徐州託付與仁義劉備,得見其還是為徐州百姓考量。
而今,他手下偏向謀略之人,有簡雍,孫乾,糜竺等人。
武將則有關羽、張飛、趙雲、典韋、田豫、糜竺,紀溫等人。
有了這些人後,劉備手中班底,如以文臣武將,算是初步齊全。
轉眼到了八月中,一些事務都在劉備計劃下進行。
但隨之從泰山郡傳來的一封信件,讓劉備沉吟起來。
他隨之召來關羽,簡雍,孫乾等人前來議事。
郡府堂舍內,這次眾人一堂,都有些好奇,劉備為何召眾人前來。
見眾人來齊之後,劉備才向簡雍頷首,由簡雍將事情告知。
“此中信件,乃是泰山郡向府君求援之信,以請府君調集人手,往泰山郡剿匪,安地方民生。
而如泰山郡內,如昌豨等匪寇,勢力龐大。
以之本為泰山郡人,於地方所召下,人多勢眾,這些年來,泰山郡府一直未有之奈何。”
等簡雍將基本情況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