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遼西令支不遠,就是徐無。

也是張舉撤退後,同烏桓兵士,竭力駐守之所,以想阻擋漢中郎將孟益的進軍速度。

哪曉得孟益在取下無終後,一路高歌猛進,張舉佈置的十幾處軍塞,用作阻擋,竟全是被孟益先鋒部給輕易奪取。

加上丘力居在沒有成功覆滅公孫瓚部,且令之逃出後,已有率烏桓大部人馬,往塞外暫避漢軍鋒芒之意。所以,在看到漢軍如此迅猛後,烏桓統將,非常乾脆的率領本部人馬跑了。

於是,孟益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徐無。

見此情景,張舉不得不拋棄輜重,率領剩餘三千人馬,跟著烏桓軍一道跑路。

若是狐奴、安樂、漁陽,此三處軍事要衝,未被劉備所取,張舉又如何會走此路?

以無終之敗,其必然率眾繞道走漁陽之地。

念此,一邊遼西逃去,張舉內心再度想起“劉備”這個名字,憤恨不已。

這日間,同烏桓大部人馬,踏入令支縣境內,距離令支城,不足兩百里,忽見遠方有烏桓軍斥候來報。

緊接著,烏桓大將南蘭玉到來,通報了情況。

這邊一聽,張舉驚訝不已。

“公孫伯圭,不是被烏丸大人兵圍,而後逃走了嗎?

怎地這麼快,就殺回了遼西,肥如、孤竹城已破,就連令支也危在旦夕!”

南蘭玉手持長矛,眯眼道:“張將軍,情形如此危機,而今令支有難,我以烏丸大人名義,你部人馬,當歸我所統率。

唯有救得令支,我等才能大破公孫瓚,進而往盧龍塞,與烏丸大人匯合!”

無終之敗,張舉這個自封的天子,於烏桓人心中地位,直線下降。

如南蘭玉這等丘力居親信大將,沒有直呼張舉名字,冠以“將軍”,實也是很給面子。

張舉聞之,心曉他要逃離漢軍追擊,以後東山再起,還要烏桓人,故無奈道:“烏丸大人,乃是我之友也!

而今令支有難,我自當竭盡全力相助!”

接著,他話語一轉,道:“公孫伯圭,既然來犯於此,那劉備劉玄德,莫不是同行來犯?南蘭將軍,張某有一個不情之請,我部人馬,若能大破公孫伯圭部,此間劉玄德之頭顱,可能交於張某?”

南蘭玉心下有些恥笑,這假號天子之張舉,手下部從,連劉備這等無名之將,都抵禦不住,連失三地,今逢遇到,還想借助烏桓人力量,以取之,可真是不自量力!

他面上卻道:“張將軍放心,若能抓住那叫劉備之將,必交於張將軍手中處置!”

令支城下,劉備正率部,配合公孫瓚攻取城池,並不曉得一個敵將,正於遠方虎視眈眈,欲取他性命。

而於令支之攻奪,從今日中午,大軍抵達令支,即已開始。

論起來,沒有人,比公孫瓚更熟悉此地。

原在公孫瓚,本身就是遼西令支人。

他自小出生於此,長於此。

名望於遼西令支,亦屬於重大。

繼而,只是小半日的攻奪戰,公孫瓚與劉備部,就取得了不小優勢。

而實際上,令支城,並非是非需不可,南北兩處,均有道路,可繞行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