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叛軍,深深記住劉備這個名字,並正視為漢軍奇兵主力時,近在薊縣。

剛剛於州府,同幽州刺史劉虞會面的孟益,一回到城外軍中大營,即見主簿王普來見。

“恭喜將軍,尚未正式開戰,於安樂周邊,即斬獲大勝,可壯我軍士氣也!

此誠天佑大漢!”

安樂?

孟益身形高大,長髯飄飄,聞言那雙眸子一凝,記得安樂,他乃是路過冀州時,為好友杜召所薦,言之中山國郡丞向之彙報:郡國之內,有一部猛卒,雖無大漢正規軍之名,但實力雄厚。

遂,於張舉耳目眾多的漁陽、廣陽之所,引為奇兵,深入張舉後方襲擾,吸引敵軍兵力,為大軍正面戰場作戰,提供助力。

好友杜召,同孟益同鄉,由之舉薦,孟益稍作打探,即聞劉備於冀北之名,遂有招募,試上一試之念,隨後箇中事情,為王普等人處置,他將所有注意力,皆投於無終等地,未做關注。

未曾想到,那部快為他遺忘之部,會到來此等好訊息。

當真意外之喜!

孟益記得,即於今日面見劉虞時,耳聽劉虞似乎提了一句“中郎將往軍都所遣之部,當真約束一二”,顯然還有人向劉虞這個新到的幽州刺史告狀。

除過大破敵軍外,這劉備,還做過什麼?

孟益越發好奇,然以面色依舊保持從容不迫,邊往軍帳的上首案几去,邊道:“軍報何在?”

王普忙回道:“回將軍,軍報我已讓記室送來將軍案上。”

孟益看去,案几上,果然新擺放著不少文書。

“此外,還有公孫將軍使人送來的軍函!

河間國援軍部,亦有訊息傳來,受朝廷所召,為將軍所領,大部人馬已至安次,共計一萬八千精銳之師,日夜兼程,趕在將軍發動攻勢前,必能到來。

此戰,以普看,將軍,還有公孫將軍,合計人馬有近七萬之眾,另有各處募兵得來的義卒,合計人手不下十萬。

叛軍必敗之!”

王普少時寂寂無名,後為孟益賞識,跟隨日久。

這次孟益為朝廷任命為左中郎將,率多路人馬,以滅張舉、張純,手中權威重深,作為隨軍主簿的王普處置。

同孟益一樣,王普性情也屬剛正之輩,其出身微末,在知別部司馬劉備同之一般,且能集合部眾,平定叛賊,為國效力後,便生了喜歡看重。除此外,同於孟益帳下效力的記室主記牽招,於劉備之稱讚,也讓王普留了心。

主將一歸來,王普即告之,未曾沒有為劉備請功打算。

孟益對下吏王普,知之甚深,見此也未多說什麼。

待他跪坐於案几處,將劉備令人前後送來的兩道軍報看完,臉上動容,拍案讚道:“此劉備,以少勝多,率部大破敵軍三千,斬武將,將之放於安樂一帶,行襲擾任務,於今看來,實在是有些以大材小用了。”

忽而,他目露沉吟,話語一轉,道:“我軍大戰在即,此番朝廷傾盡全力,又有公孫瓚所率遼西部協助,還有幽州本地所召州郡之部。

以滅張舉、張純,平烏桓之亂。

天子亦是於此,給予厚望。

然則戰情,誰又能說得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