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年春。

春風送暖,綠柳扶蘇。春天猶如一個畫卷,以大地為紙,輕風為筆,塗滿了蓬勃的色彩。

地處渾源州的北嶽恆山被春雨點綴後,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環視群山,似乎近在身旁,伸手可觸。巉巖巨峰,綿亙不絕,穿山越谷的澗水,縈洄交錯,如同素練橫陳,長纓牽引。

恆山橫亙于山西北部高原與冀中平原之間,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娘!我想去爬山!”一處山水相間的庭院內,年僅六歲的慄毓美突發奇想想要出去梧桐踏青,攀登恆山後背。

“正好你父親這幾天事物繁忙,出去散散心緩解一下心情。”慄雨亭極需一個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來消弭內心的苦惱,排遣對弊政的憤恨。

“我這就去叫父親!”慄毓美蹦蹦跳跳地跑去家中的廳堂,臉上寫滿了天真可愛的笑容。

“娘說要去恆山郊遊!”慄毓美笑聲四溢,像晨曦中的陽光,臉上洋溢著活力和朝氣。

“我們的含輝長大咯!”慄雨亭看見從丫丫學語到如今茁長成長聰明伶俐乖巧懂事的孩子,不由得自豪起來。父親作為頂樑柱般的存在,一直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教育孩子。

醇厚的家風家訓對慄毓美影響極大。

一個好的家庭,不是大富大貴、不是錦衣玉食、而是在於平常的生活中,相互諒解,溫柔以待。

慄雨亭在衙門擔任捕快,妻子知書達理,賢惠善良。日子不是很富裕但也過得幸福和諧。

這天夫妻倆將慄毓美沐浴更衣,捯飭了一番後。帶上乾糧和水,準備帶孩子出去。

空曠的春山之夜,一輪皎月破雲而出,清幽的柔光灑滿山澗,山鳥驚飛,脆啼劃破寂靜。

“娘,馬上到果老望嶽亭了。”小慄毓美活潑好動,健步如飛不知不覺間爬上了山坳中間的一座錯落有致的亭子。亭子四周花草參差,春光明媚。

“星垂天放彈”只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吟詩作賦悠閒地坐在亭子裡,面對無暇美景不由得吟詠了起來。

老者年過半百眉毛稀疏,兩眼有神。恰似遺世獨立的神仙,飄然羽化,遠離塵俗。

只聽得從遠處傳來一陣呢喃細語,聲音略有些稚嫩從對如流道“月照海還珠”

只見少年身材小巧,對答如流,再定睛一看分明是一個未諳世事的蓬頭稚子。

不過鏗鏘話語,浩然正氣,使這位學富五車,博學多聞的老者為之所震,沉思良久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