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借錢百態叢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王德發和王成龍一起出門的,王成龍上學、王德發取錢。父女兩一前一後走著,王德發總覺得這錢要是不取出來,老是讓他不踏實,按理說錢放在信用社沒啥問題,昨天也證實了是可以取的。王德發覺得只有取出來揣在自己懷裡才是真實的。
提前預約了,錢取的很順利,跟昨天一樣,王德發把錢包好,揣在裡面的衣兜裡,胳膊牢牢的夾著。是直接回家呢?還是去串串門,看那些親房和房下把給他借錢的事考慮的咋樣呢?王德發邊走,邊琢磨著。
還是先去轉著在各家問問情況吧,看好的動土日子也一天天在臨近,遲早是要張開借錢的口。
王家的人基本都在方圓幾百米里聚居著,其他姓的也一樣,鎮子周邊的村子或者山溝溝裡的村子,也都一樣。比如在山坡上如果大多居住的是姓王的人家,那這個村子乾脆就叫王家坡;溝裡住著楊姓人家多的話,就叫楊家溝,哪個灣灣裡馬家人多,就叫馬家灣等等。
只有鎮子是夾在兩條大、小河的中間,地勢平坦,不能叫溝,也沒有灣,是一片川地。所以是用隊劃分的,全鎮有兩個大隊,每個大隊下面又有四個小隊,大隊有大隊長,小隊有小隊長。
王德發回家的路上,基本就算是挨家挨戶經過了王家的各個院子。既是順路,又是需要,還猶豫什麼呢。現在能搭上話的這些親房、房下,基本都和王德發平輩,只是年齡大小不一而已。
牙長的半截路,不一會就到了巷子口了,進了巷子口,左手第三家是王德發的大哥家,在同輩當中,這個大哥的年齡是最大的,排行老大。
王德發的爺爺和這個大哥的爺爺是親兄弟,三代人至少百年間,也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家務事,那都遙遠的就像歷史一樣,王德發聽他爹曾經講這些家史,就像聽故事一樣。
但這個大哥和他還是有點交情的,他現在住的這個院子,是在王德發當會計的時候劃給的,巷子口,又在主路旁邊,位置算是好的了,要是沒有王德發,這老大哥現在還在靠近後山偏僻的老院子裡住著呢。
所以王德發覺得去這個大哥家多少還是有點交情在裡面,張口好張,借起來也容易點。現在的時間點,算是上午的空白期,各家吃午飯還早,要還沒去地裡幹活的話,也不會再出去了。
門沒上鎖,王德發在外面看了看,推開就進去了。
“大哥,在不在啊?”現在大家修的這屋子,有一個不好處就是沒有以前那樣吼一嗓子周圍鄰居都能聽得見。
進了門,王德發朝著房門走去,嘴裡又喊了幾遍:“老哥,在不在?”裡面有回應了。
“在,在呢,啊呀,是德發老弟啊,快進來。”老哥把王德發讓進了屋子。
“老哥,我今天來呢,就是想問問你跟嫂子商量著給我借點錢的事咋樣了啊?”王德發的脾性就是這樣,越是他覺得有把握的事,越不會拐彎抹角,進門坐定之後直奔主題。
“哦,這事嘛,好說,你先坐,坐著,我給你倒點水喝。”老哥既不說借,也不說不借,轉身就顧著倒水去了。
這問出去的話,沒有個答話,讓王德發有點懵,什麼意思呢?
“來,老弟,先喝水。”老哥把水端過來說,順勢也坐了下來。
“老哥,剛才我說那借錢修房的事?”
“我知道,我知道,這個事,前天回來跟你嫂子商量了,你嫂子同意呢。”
“那就太好了啊,我就知道你這個大哥肯定能幫我。”
“那是啊,你看我這道院子,當年要不是你,我能搬到這樣的好位置啊。”
“自家人,那都是應該的,你看你還提這些事幹嘛啊。”
“這兩天我盤算了一下,我倒是想著今年做個生意呢,咱這附近不產米,想著去寧夏弄點大米回來,賣也好,用糧食換大米也好,看能不能賺點錢。”
“你這個主意好啊,一家一年至少得吃兩袋多大米啊,有需求,就有市場呢。”
“是啊,我也覺得這個生意可行,但是得要有周轉的資金啊,所以我這手頭還就得摳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