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火蛛冰蠶(第1/2頁)
章節報錯
藉著夜色,柔兆在驛站中游走,暫時沒有離開,就在剛剛,除了張鍾離與李忠的對話以外,他還聽見了幾個特別的聲音。
找到那幾個聲音的確切位置後,悄然翻上房頂掀開瓦片,透過縫隙,柔兆便一眼認出了張海峰、白志鈞和王佃雨三人,而與三人圍坐一桌的第四人是一個面黃肌瘦的男人,長得賊眉鼠眼眼窩深陷,明顯是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這個人即便柔兆不認識,但也能猜出他就是李忠,屋內幾人正四四方方地坐在一起交談著什麼,絲毫沒察覺到此時就在他們的頭頂上,還有一人正在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李大人,深夜喚我三人到此怕是有些不妥吧?現在的青州城魚目混雜,暗地裡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我們呢,要談事也不知道找個更為隱蔽的處所,卻叫我們三人親自到這驛站與你說話,大事在即,你這麼做怕是會打草驚蛇,倘若誤了布政使大人的謀劃,咱們都擔不起那個責任”張海峰雙臂環胸,語氣中似是對李忠頗為不滿。
對於張海峰言語當中的憤懣,李忠抿不為所動,就只是抿嘴笑了一下,白志鈞見狀連忙用手在張海峰的肩膀上輕拍了兩下,淡然笑道:“誒~海峰兄稍安勿躁,李大人必是有要事與我等相談,我們不妨聽聽。”
“還是白總旗明白事理。”李忠不屑地看了一眼張海峰,然後繼續說道:“我此來,帶著寧王的口諭,杜明堂此人立場不明,為以防萬一,王爺特命爾等務必在七天之內,找機會除掉這個隱患,事成之後王爺定當牢記三位的功勞,高官厚祿虛位以待。”
“什麼?!”三人皆是一驚。
這次不等張海峰跳急,素來沉穩的白志鈞率先發話:“這怎麼可能?!十三州指揮使哪一個不是四品的實力,以我們三個五品如何殺得了他?況且只給了我們七天時間準備!”
張海峰狠狠咬牙道:“此事斷不可行!寧王這是在為難我們。”
王佃雨則是一臉驚恐:“要我們殺害街道司指揮使無異於謀反,這如何使得?杜明堂的身手絕非一般人所能抵擋,這不是叫我們三個去送死嗎?!”
“嘖嘖嘖,你們慌個什麼勁?誰說只有你們三了?”對於三人此時的反應,李忠似是早有預料,並沒有因三人表現出的拒絕而惱怒,他嗤笑一聲,朝著門外喊了一聲:“你進來吧。”
房門被人推開,張海峰三人同時將目光投向房門處,一個昂藏挺拔的身形立在那裡,對他們含笑一揖道:“三位,有禮了。”
來人正是祁州劉繼。
看著這個突然出現的男人,張海峰三人下意識地握住身後的佩刀,看著眼前劍拔弩張的局面,李忠絲毫不慌,他抿了一口茶水,笑道:“嘿,三位莫不是忘了?你們的投誠信現在還在布政使劉大人手中,三位既然想在王爺麾下共舉大事,又豈能僅僅依靠一封書信來表明誠意?匪寇拜山頭還要奉上開山門的拜禮,你們想要的不過就是一份錦繡前程,王爺自然可以滿足你們的要求,但總要有所付出不是?
第二天,各地張貼皇榜。
老百姓圍成一堆,擁擠的人群將坊市街道圍得水洩不通。
“別擠別擠!誒,寫的什麼啊?”
“你問我我哪知道,那上面的字可能認識我,但我不認識它!”
“你們急個球,等官爺念給咱們聽,不就都知道了!”
在景國雖然讀書不分階級,但也不是家家都有書讀,與其花錢讓孩子每日讀書識字,倒不如留在家裡幫忙做些農活。
這是大多窮苦百姓的觀念。
因此,衙門通常會有安排專門的吏員,為老百姓宣讀告示。
一名吏員站在皇榜旁,慢條斯理地念著皇榜上的內容,每唸完一段,他還要將其翻譯成老百姓聽得懂的大白話。
上半部分的大體意思是:大將軍王藹,掃蕩了隴梁越三國,有功於社稷,皇上特許冊封王藹為顧安王。
圍觀的百姓聽完以後,七嘴八舌的聊了起來,場面頓時鬧哄哄一片。
因為何慶在背後造謠汙衊的緣故,老百姓對王藹的風評已大不如從前。
不少人都在暗罵皇帝昏聵,只不過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語,不敢在公共場合吐露,只能憋在心裡。
雖然不能罵皇帝,但是這陣子他們可沒少說王藹的壞話,自是不會有任何顧慮。
“這樣的人,怎麼能封異姓王呢...”
“就是,他殘殺了那麼多無辜的人,觸怒了上天,不然哪來那麼多災禍!江州大澇,筠州大旱,都是他王藹害的!”
“自古以來便有規矩,戰俘不當殺,更何況那可是二十萬人!簡直是造孽!”
“哼!老話說得好!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這樣的人,他也配封王?”
“傷天害理,傷天害理啊!”一位老人家用手拍打著膝蓋,悲痛欲絕的哭喊道。
這世上大部分人就是如此,聽風就是雨,他們不會想著追求真相,也不會在乎你往日為他們做過多少好事,就只會抓著一件捕風捉影的壞事,對你惡語相向。
一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好事,臨了做了一件壞事,他就是成了人們口中的偽君子。
反而言之,做了一輩子壞事的人,某天突然做了件好事,那他就是浪子回頭的大好人。
這個世道,就是這麼奇怪。
一個毫無根據的流言,人云亦云,有些話一旦說多了,也就信以為真了。
天真的認為“真相就該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