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3 跨馬鞍、過火盆(第1/4頁)
章節報錯
很顯然,張守忠對大包乾是有著一定了解的,不然不會這麼激動。
雖然身處山旮旯裡,卻並不是說就完全沒見識。
王明遠曾在他家裡看到過不少報紙,也時常會看到張守忠在閒暇之餘,抱著新華字典,邊查字邊看,那叫一個有耐心。
大抵是因此,張光華算是陳家溝生產隊上同齡人中,為數不多有機會從小開始識字的。
經常能看到張守忠提著根竹棍在收拾張光華,除了調皮搗蛋被揍之外,更多的就是在逼著小傢伙認字。
不過,這小傢伙可就沒有張守忠的耐性了,往往學東西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很有一種強按扭頭不喝水的感覺。
他興趣完全不在讀書認字上,學了個寂寞,下河摸魚,上樹掏鳥窩倒是一把好手。
學了也有幾年了,在知青們還在張家坳的時候,他甚至專門請知青們來教,可是到了現在,能讀能寫的字也不過百來個。
每每說到這件事情,張守忠總是一臉無奈,一度懷疑張光華究竟是不是他親生的。
他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多認識些字,也好多長些見識,可惜,事與願違。
關於大包乾,報紙上的報道可不少。
何況,他還有家在南邊大城裡的戰友,書信往來中,總能提供些新奇見聞。
張守忠經常趕集,一方面是為了賣野味補貼家用,取報紙和信件也是目的之一。
他的見聞認知,比起不少城裡人還豐富。
所以,在聽到王明遠這些在很多人看來很跳脫的想法時,他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一向是最強的
“先不要聲張吧,現在事情八字還沒一撇呢!”王明遠小聲道:“傳出去影響不好。”
張守忠點點頭,不在提這事情。
大包乾確實能很好的調動勞動人民的積極性,讓土地收益翻倍地增長,生活能過得更好,但畢竟是在嘗試階段,事情非常地敏感,一旦張揚出來,影響不小,稍微不小心造成的後果,事情可比抓螞蝗被周邊生產隊知道還嚴重,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既然東西都送到這裡來了,王明遠也不拒絕。
他直接掏出五十元,讓張守忠分發給幾人。
“今天大夥家裡就都別做飯了,今天到這裡來吃吧,我請大家。三位叔伯今天逮到安南女特工立了大功,而且,這件事情,也替我直接洗清了所面臨的冤屈,都是值得慶祝的事兒。”
王明遠對張守忠哥三充滿感激,當即決定再次開宴。
可不能虧了這些熱烈擁護他的“親人”們。
至於錢,王明遠有自己辦法,輕易能獲得更多,五十塊錢對現在包裡還有兩萬多塊的他,還真沒當回事。
這些錢,對王明遠來說是小菜一碟,對張家坳的幾家人的來說,意義就又完全不一樣了。
他本就存了要幫幾家人的想法,正好又是個好的藉口。
大夥也都知道他的脾氣,本打算送給他的東西,不收錢的話,這些野味,王明遠是絕對不會要的,雖然都很不好意思,但還是將錢給分了,心裡惦念著以後王明遠若是有需要,多幫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
這一點上,已經是揹著王明遠相互商量達成的約定。
那麼多東西,一下子也吃不了,王明遠特意交代張守忠將將赤麂宰殺後,四條腿專門留了下來,準備帶去見周建軍。
至於其它部位的肉,則讓幾家分了,留給他們改天吃,有王明遠分給他們的底料,能很容易做出美味來。
還有幾隻野兔、野雞和斑鳩,加上張光華他們弄來的魚蝦和田雞,今天吃這頓飯所需要的食材足夠了足夠了。
只是大米不夠,王明遠想了想,取了麥面出來,加水,刷成細細的麵疙瘩,和大米在一起蒸,做成兩摻飯。
野兔、野雞和斑鳩,肉被砍成小塊,油炸得金黃,撈出備用,然後在鍋中放入蔥薑蒜、幹辣椒段和花椒,油炸爆香,加入肉塊,再加入醬油和鹽巴,翻炒均勻,做成乾鍋。
那些小魚小蝦,也被王明遠炸得金黃酥脆,出鍋後,撒上九九香辣椒幹蘸和細鹽,顛簸均勻成型。
至於田雞肉,這是小時候最容易吃到的美味,在缺油的情況下,通常剝皮除去腦袋和內臟,清洗乾淨後,燒個炭火,烤得焦香,撒上鹽就很好吃了,是最常見的做法。
不過,王明遠這次準備做點不一樣的。
他將這些田雞肉切成小段,用水焯了一下,去除肉裡的血腥,田雞肉也隨即由之前的紅嫩變成了白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