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遠已經返回蜂場,張慧也不打算多作停留,隨後騎著摩托車回家去了。

他進屋後將隨身的包放屋裡,然後到蜂場將蜂箱挨個看了一遍,發現三天不見,蜂場中已然變得熱鬧起來。

現在,已經有二十三群蜜蜂入住了。

除了有三群稍微弱一些外,其它的都挺旺盛。

王明遠檢查了一下,發現比較弱的兩群,都是新分出的蜂群,還是剛剛完成婚飛不久的新蜂王,不是那種自身資訊素很弱即將淘汰的老蜂王帶領的小蜂群,雖然只有一大碗的蜂量,也不算特別少,能養,倒也不用去管。

通常到了分蜂季節,蜂群會製造多個王臺,培養數個蜂王,一般分出的第一群蜂,蜂王是原本蜂群的老蜂王,帶走的是蜂群半數甚至更多的蜜蜂,所以,第一群分蜂往往會比較強盛,隨著蜂量減少,新蜂王出了王臺後所帶走的蜂量會越來越少,這也就出現了碗蜂,甚至蛋群。

但一般情況,這種自然產生的蜂王只要完成婚飛,安全回到蜂巢,開始產卵,蜂群發展會非常迅速。

當然,蜂群太弱了也不是好事,畢竟,築巢和採集能力就是最大的弱點,而工蜂在高強度的勞作下,壽命會大大縮短,很容易出現老蜂死完新蜂未出這種青黃不接而覆滅的情況。

所以,養蜂忌貪中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忌貪群。

不少人養蜂,覺得自己養的蜜蜂群數越多,就越牛,喜歡用強群培育蜂王,一群分作三群五群的,群數是多了,實則是在將蜂群往覆滅的路子上推。

要知道,蜂群太弱,很難壯大這是其一,其二,弱的蜂群,採集能力太差,很難有收穫;第三,蜂群太弱,內部溫度水汽的調節能力和抵禦天敵侵擾的能力過差,很容易生病和被天敵滅殺。最終得不償失。

越強的蜂群往往越健康,越好養,收穫也越大。

當然了,並不是說,中蜂的老蜂王就不如新蜂王,這種自然誕生,經過優勝略太選出的蜂王,通常能存活三四年的時間,往往第二年,才是真正的產卵高峰期。

檢查完蜂群的狀況,王明遠往回走的時候,看到陳尤清正匆忙找來。

“陳哥,怎麼了?”王明遠迎上去問道。

“我來就是跟你說一聲,明天從攪拌站拉混泥土的車子要進來了,從裡面打著出去,短時間內車子是沒辦法進出的,你若是有什麼要需要的,就提前準備一下,免得到時候出行不便。”

陳尤清這是專門跑來提醒的,進張家坳的路,可就這麼一條。

“我這裡倒是不怎樣,反正只要買些吃喝的就行,關鍵是怕影響陳家溝的老鄉,還得請你幫忙去說說,修路給他們造成的不便,讓他們諒解下。”王明遠歉意的說。

路兩旁有不少土地、水田,已經進入耕種季節了,事情不處理好,耽擱了農事,可能會引出不少麻煩。

“這一點你不用擔心,招呼已經打過了。這些年,這條路無人修整,連牛車都快進不來了,更別說拖拉機、三輪車,種點莊稼出來,搬運都成了大問題,你這一修,誰都知道是好事,都表示支援的。你是不知道,在一些需要打保坎,需要用到地的地方,佔的也都不多,人家二話不說就讓出來,都不用花錢。”

陳尤清笑笑:“這些事情啊,包在我身上,一定幫你辦得妥妥的。”

“那謝謝陳哥了!”

對此,王明遠還是非常感激的。

在陳尤清離開後,王明遠去河邊洗了把臉,接下來進出不方便,得做些準備才行。

對了,還有從80年張家坳帶來的哪些螞蝗幹,得趁著現在還能進出,趕緊出手了,不然的話,不知道得在這擺放多少天。

他趕忙將螞蝗幹捆綁在摩托車上,送到了鎮上的藥店。

那老闆一見王明遠,立刻笑了起來:“前兩天沒見到你來,我那朋友都開始追問,你是不是沒弄了。”

“回家裡一趟處理些小事,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