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事後,庫斯特回到鐵匠鋪,挖開了之前埋劍的坑,交給老鐵匠一看。

鐵匠把刀在石頭上摸了一下,發出了低沉的悶聲。

“還沒有硬化,可能還要等幾天。”

“你怎麼知道。”

“硬化後,磨刀的聲音就像利劍出鞘一樣瘮人;你這一把離硬化還遠,等著吧!”

庫斯特聽他這麼說,表現出奇,不僅沒有感到失望,反而鬆了一口氣,繼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這幾天,德國政府經常派人來,希望能夠透過賠償遲來的科研經費,來取締那些軍服的專利費用。

庫斯特自然是拒絕的,但架不住那群人意志堅定,天天來,朝九晚九,無論何時都有人在敲他家的大門。

於是他就在自家後院搞了點惡作劇陷阱,例如沒有炸藥的地雷、門檻後的糞坑、和裝滿動物尿液的水桶。

這些東西雖不致命,但卻能讓騷擾者在社會層面上面臨死亡的風險。庫斯特家的門檻終於消停了一會。

次日,弗蘭茲的幾枚火箭彈運輸過來,庫斯特當即拉到柏林郊外進行實驗。

因為這次有了錢,他完全不需要拆卸彈頭的爆炸裝置,甚至柏林警方求著他炸,好勒索一筆維護費。

引燃火箭,噴發而出,落地爆炸,一氣呵成。結果十分完美,火箭彈的執行軌道十分穩定,與德國人呈現給他的完全不一樣。爆炸半徑也相當廣泛,周圍幾棵樹都被炸塌了。

他為了使結論更加精確和可信度,再次激發兩枚火箭,結果一樣順利,過程中沒有任何岔子。

有了這次的實驗,庫斯特更加篤定是德國方面有毛病。

但他還不知道是哪一個層面上出了毛病,科學的嚴謹不允許他瞎挑刺,必須找到精準的毛病再予以批評。

當然,如果他膽大,可以跑到德國官方那去,要求他們直接進口奧匈生產的優質火箭。前提是他的命要大。

庫斯特只得自己搞起研究。他把奧匈運來的火箭拆解掉,細細觀察內部結構和主要成分。

火箭的結構與他一年前設計的圖紙完全就是一模一樣,根本找不出任何瑕疵,就是有點難看。

他又找來德國的火箭,拆開後,發現結構相差不多,只是把幾個小零件換成了德國生產的,不影響使用。

唯獨肉眼就可以發現差異的東西就是引擎,但同樣沒什麼大毛病,基本上就是德國抄襲庫斯特的,很多地方上都沒有修改,換了個標籤就當成是德國生產的了。

其餘問題都已排除,唯獨可能有問題的地方應該就是這了。

庫斯特瞟了一眼火箭外殼,雖然不敢相信,可一貫相傳的血脈中的嚴謹還是支撐他繼續研究下去。

他認為可能是隔熱方面有了問題,但出乎他的意料,隔熱板也是抄襲過來的,沒有任何改變。

各個部位的連線方式或許也有問題,畢竟一戰時期軍工生產十分保守,大機率是工人不積極努力工作,擰螺絲時忘了幾個孔。

仔細看了看,結構沒有毛病。檢測了一下,橫著豎著翻來覆去,恨不得把一整個細小微乎其微的螺釘都要拆解成一堆碎片,觀察裡面的分子構成。

然而事實是,這些螺釘都沒有任何問題,更令人出乎意料,奧匈生產的螺釘的瑕疵率更大。

這些螺釘已經被確定沒有任何毛病,不是造成火箭漏油的罪魁禍首。

庫斯特只能把目光放到他最不可能相信的地方——鋼板。

外表看了一下,兩者沒有任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