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包圍察裡津(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絕大多數的俄國市民都對沙皇不滿,但真正掌控察裡津的俄國人都是些資本大戶,他們身為俄國老波耶貴族,決不允許任何外族武裝進入城內,這是侮辱他們的榮譽。
面對來勢洶洶的同盟國軍隊,他們無所畏懼,堅決不會做逃跑者,立誓與城共存亡。
城內正規軍有四萬人,再加上貴族們拖家帶口召來的兵,統共十萬多人。
反觀同盟國軍的兵力非常充沛,把察裡津包圍後,他們還擁有三十二萬大軍可以投入到圍城戰中。
如此懸殊的差距幾乎不可能戰勝,特別是城內市民根本不支援沙俄,不會出現像蘇聯那樣抵抗幾個月的情況。
同盟國軍不會使用火炮、火箭等範圍爆炸殺傷性武器,因為那樣會誤傷平民。庫斯特認為要給城中平民留個好印象,別讓他們主動幫助俄軍,產生城中軍民一條心的局面。
這將會讓俄軍的壓力減輕,無需再擔心天上的炮彈。
但就算這樣,也沒人相信俄國佬會贏得勝利。無論是誰都不會認為一個缺衣少食的軍隊能防禦住如日中天的庫斯特。
察裡津戰役首先從城郊外打響,東部的八萬同盟國軍試圖殲滅俄軍有生兵力,避免大量的俄軍撤到城內,然後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巷戰。
然而俄國人不戰而退,一路都在撤退的他們毫無組織度,都瀕臨崩潰的邊緣。此時他們的軍官希望在城裡重整部隊,並建立起一套臨時防線。
裝甲部隊很快就放棄了攻擊,經過一路的連續進攻,他們的油料和補給已經耗盡,需要等待補給的供應才能再次進攻。何況,這些神聖而偉大的日耳曼人打心底看不起卑劣而噁心的俄國人,認為他們就是人間渣滓,重整起來也無法構成威脅。
其餘三部也擠壓著俄軍的行動空間,很快就把俄國人徹底推到了城裡面,期間以損失五百人的代價殲敵四千。
時間推移到次日凌晨兩點,各地戰線已經穩固,每個區域都確保了俄國人不再可能反攻。
但地圖上仍有一處威脅,那就是伏爾加河。
沙俄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他們嘗試支援察裡津,可最後都無濟於事。
不過他們仍沒有放棄希望,並把伏爾加河作為他們運輸補給的主要道路。
眾所周知,俄國的道路幾乎都是凍土,車輛通行速度都還沒有人走得快,除冬天外皆是如此。
如今任何通往察裡津的鐵路線都別切斷,路上運輸已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伏爾加河。
庫斯特自然也考慮到了這個點,他認為想要完全包圍察裡津就必須要打擊掉察裡津的獲取補給的能力,或是從源頭上直接掐斷補給線。
最輕鬆的莫過於把察裡津的港口炸掉,但這違背了庫斯特“不傷害平民”的指示。他們只能選擇另一條方案:分出一部分兵力在伏爾加河上建立關卡,嚴防途經的船隻,特別是大型或封閉的船隻,只要發現就立即擊沉。
可問題也隨之出現,部隊裡的人都不願幹這事,認為整天看魚呲牙是件丟人現眼的差事,紛紛堅決表示要直接參加攻佔察裡津的戰事。
這活只有老實的土耳其民兵願意接,很難保證他們能守好關卡不讓船隻透過,但有人總比沒人好,軍官們也沒有為難任何人,准許了土耳其軍隊去駐防。
在封鎖問題解決完後,庫斯特依舊沒放下心,把攻佔察裡津看成重中之重。
他親自來到前線視察地形並慰問官兵,讓本就精神煥發的同盟國軍士氣更加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