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經過充分修整的奧地利人準備發起進攻,給以高地俄軍致命一擊。

先前透過兩次成功的防禦,奧軍已經牢牢掌控住了高地南部。

但想要完全攻佔整個高地,還尚需要不少時間,這一期間不僅要摧毀敵軍有生兵力,還要掃蕩隱蔽的俄國人。

想要同時進行這兩項工作,無疑是很困難的。但俄軍也因兩次進攻而元氣大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而奧軍只需抓住機會,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與俄軍展開決戰,殲滅敵軍主力後,整個高地就自然而然歸屬於奧地利了。

即使可能有著零散的俄國游擊隊的威脅,也無傷大雅,畢竟他們很難集中起來,也無法獲得充分的補給;跟這樣的人作戰,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呢?

所以瓦薩來很有自信,他命令全軍裝載雙倍彈藥,並讓火炮觀察員計算調整好彈道。

中午,奧軍從三個方向逼近俄軍陣地。

正面率先遇敵,並陷入激烈交火。

左翼想要機動到俄軍側翼,可他們也遭受到敵人的反撲而無法動彈。

右翼受到了伏擊,當地山民與俄軍聯合起來,一齊從高處打擊低處的奧地利人。

奧軍雖受重創,但好在他們及時反應過來,把機槍架好後,那些俄國人就慌忙趴倒在地上。

這是個極好的機會,只需要隨便在被壓制住的人群中開上幾炮,就能炸飛好幾個人。

可因為分兵,奧軍在每一個進攻方向只安置了24門迫擊炮。如此稀少的數目很難造成什麼殺傷,至少人力佔優的俄國人是不顧忌這些傷亡的的。

奧軍雖準備了預備隊,可僅有五門迫擊炮,且在正面交火後就全派上去了。

細心的俄國人似乎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逐漸削弱正面的進攻力量,並投入到兩翼去。

俄軍開始調整了,可奧地利人根本看不出來。在他們眼中,仍有好幾百號人在山上趴著,只不過在機槍的怒火下不再敢前進。

看起來,俄軍就是想要耗光奧地利人的彈藥,然後發起致命一擊。

在確保俄國人一直在蹲坑等著被炸後,一些奧地利軍官嘗試讓機槍進行有間斷地歇火,而這一短暫空缺則由步兵填充。

那些俄國人見火力減弱,非但沒有後退,反而還大膽地探出身,試探性的向機槍手射擊。

精湛的槍法讓不少奧軍機槍手當場斃命,雖然馬上就有另一個人上去把控機槍,但仍給了奧軍一定的恐嚇。

無奈,奧地利人只好保持高強度的火力壓制,讓那些人探不出身來。

奧軍也嘗試讓步兵在掩護下推進,可地形十分崎嶇泥濘,讓士兵舉步維艱。

躲在岩石後面的俄軍看到後,很雞賊地趴下裝死人。待奧地利人靠近後,幾個俄國人便會齊齊開火,趁著他們沒有防備,撂倒一批奧地利人。

奧地利軍官非常惱怒,但也沒什麼辦法,只好把情況彙報給瓦薩來。

得知正面進攻的窘境後,瓦薩來命令火炮轟炸高地的俄國人,然後跑到前線指揮戰鬥。

幾百枚炮彈把龐大的岩石炸得七零八落,飛奔而來的碎石早已染成了紅色,戰場上滿是血腥與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