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炮擊的緣故,蔓延著烈火的陣地被炸得一片焦黃,殘骸堵住了每一個角落,駭人的嘶啞聲遊蕩在大地上。要是仔細看的話,還是能看出一堆滿是灰塵的人被壓在建築下。

僅僅二十分鐘的轟炸,就讓這裡變得觸目驚心,在感到悲哀的同時又不得不讚嘆現代武器的先進。

但目前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轟炸過後的廢墟讓軍隊寸步難行,根本無法大規模展開部隊並組織進攻。

而清理這些廢墟所花的時間非常久,還不如直接讓步兵上去把俄國佬幹掉。

庫斯特只能儘可能讓火勢減小,然後讓一小股工兵嘗試蹭出障礙物,在前面清理出一條足以讓坦克行駛的道路。

大部隊則在後面控制局面,呼叫拖拉機掃清阻礙,同時做好後勤供應,隨時準備下一場戰鬥。

不得不說,這些建築的生命力比俄國人要頑強的多了,8萬大軍硬是清理到了中午也才開啟一條路,而且還極為狹窄,拖拉機根本進不去,更不要說坦克了。

但也有個好訊息,整個陣地裡的俄國人全死了,指揮部也被屋簷壓垮,裡面的電臺毫無動靜,可以看出俄國人沒有發出任何資訊,看起來一切都沒有驚動俄國高層,他們還不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

現在還來得及,只是沒有了裝甲的機動性,步兵們不得不依靠自身強悍的戰鬥力獨自作戰。

不過那也無妨,沒人相信這群精銳的日耳曼人連那些莽夫都打不過。

何況沒有了山地的掩護,想要突破俄國的防線簡直輕而易舉,完全不需要顧慮之後的問題。

在步兵進攻的同時,庫斯特也向所有同盟國成員國傳送電報,告訴他們俄國的高加索防線已經被化為齏粉,現正往敵縱深進軍。

所有人莫不為此感到興奮,但最高興的莫過於德皇威廉了,他認為應該讓庫斯特直襲察裡津,奪得伏爾加河的制河權,好隨時渡河進攻俄國腹地。

德國總參謀長法金漢對此不置可否,甚至對德皇建議應該讓庫斯特直接拿下彼得堡,生擒沙皇一家直接結束戰爭。

德皇還是那個德皇,但戰場的形勢早已大變,隨著高加索被突破,再加上高層完全沒有反應,這注定高加索在不久後便會淪陷。

俄國在東歐的進攻必將會被遲緩,不得不將大部分兵力回援高加索,他的盟友也必須傾盡全力支援他,從而在西線轉為劣勢。壓力再次來到了協約國這一面。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戰機,奧匈總參謀長康拉德想借此機會扭轉在烏克蘭的頹勢。

可惜他只不過比他的手下要偉大一點,僅依靠奧匈軍隊就想打下歐洲糧倉還是太大膽了。

與紙上談兵的康拉德不同,德國的法金漢就顯得很專業,他沒有加大對東線的進攻力度,反而將主力集中在西線。

這樣做是想裝個樣子,就是要嚇唬英法聯軍,讓他們不敢亂動去支援俄國,並沒有進攻的意思。

可這招還真有用,幾十萬軍隊被硬生生卡住了,一動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