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阿道夫(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立起一個新的思想只是第一步,如何傳播開來才是真正重要的。
沒人會相信一個憑空而出的思想,即使是像庫斯特這種頗有名聲的人構思出來的。
雖說國社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結合體,看起來屬於是中立派,但實際上它兩邊都討不到好處。
國社認為民族應該是統一的,國家應該是排外的,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們決不允許有一點民族歧視。
國社又會給底層人民頒發福利,而一般能夠信仰民族主義的人可都不貧困,不可能會把自己的利益讓出去。
這就很像在做決策時,優秀的政治家都不會佔據中立,而是獨當一面領導一個勢力去消滅反對派,否則模稜兩可的回答會讓雙方都不滿意。
像後來的三德子元首,他把民族主義做到了極端,成功把德國推上了短暫的巔峰,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然而事實告訴人們那條道路不可取,對外轉移矛盾能夠短時彌補國家自身缺陷,可終將會被眾多敵人反噬,最終的結局也是極為慘痛。
冷戰時期埃及的領導人納賽爾所創立的意識形態也很像國社,早期主要是社會主義佔主,成功讓埃及迅速崛起;卻在後面滋生出了民族主義,埃及國力也逐漸下滑,可見民族主義是不可控制的,無論如何都會誕生出來,並像毒瘤一樣消耗國家生命。
令人可悲的是納賽爾本人也對民族主義深信不疑,認為只有它才能挽救阿拉伯世界。
從某種意義來說,持有這種觀點或許是正確的,但問題不僅出在當時與以色列的戰爭所帶來的困境,還有一部分來自於他的繼承人身上。
他的繼承人盡幹損人利己之事,是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他擯棄了民族主義精神,獨自與以色列談和換取失地,成功讓埃及從戰爭的陰霾中走出。
這樣做導致了一眾阿拉伯國家拉黑埃及,埃及也丟掉了阿拉伯盟主地位,只能依靠蘇聯老大哥了,可惜那時候老大哥走上了修正主義道路,這個繼承人不久也被阿拉伯人刺殺了。
總的來說,國社就像是政治上的中立派,兩邊都討不到好處,但也因為其的妥協性和偏激進,很多不怎麼了解政治的平民,以及一些較為激進或中立的政客大多會信仰它。
國社因其特殊性,通常都夠帶來短暫的巔峰,然後就會迎來長久的低峰期。而且無論是偏向哪條道路,最終都只能被自身反噬,不可逆地走向低谷,然後或是經改革重獲新生,或是被新的政權取代。
國社看起來如此不靠譜,庫斯特為什麼還要偏走這條路?他腦子有問題嗎?
或許是吧,庫斯特只經過正規的軍事教育,沒有接受過合格的政治教育。
他對政治的理解完全依靠於他對歷史的瞭解,好在西方的制度比較自由,政治稽核沒有社會主義嚴格,這才讓他混進去了軍隊。
不過要從更高一點的角度來看,庫斯特的抉擇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世界正飽受戰爭之苦,各國矛盾頻發,馬克思主義迅速流通到各個社會。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馬克思主義,一定會有傻子理解錯了,然後走了偏道,就像玉皇大帝赫魯曉夫那樣。
國社就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專挑那些智商不太好的人進行宣傳,說不準就能鼓動一批人加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