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其他戰線的戰況(第1/2頁)
章節報錯
4月12日,高加索的戰線穩住了,但戰事並沒有因此利於同盟國。
裝備了先進武器的德奧聯軍不僅沒有成功解脫兩線作戰的窘境,反而還多出一個巴爾幹戰線,讓他們十分難受。
現在土耳其又失去了馬爾馬拉海的控制權,讓協約國有機會偷襲伊斯坦布林,從而逼迫土耳其退出戰爭。
德國是絕對不允許的,但他也沒什麼好辦法去緩解那的壓力,因為他們目前狀況也不是很良好。
在外援無助的情況下,土耳其只得自己單幹,可協約國在這部署的24個師可不容小覷。
好在土軍當中有一個年輕人,成功擋住了協約國的進攻。
這個人軍銜是上校,至於姓名則更讓人耳熟能詳,他叫——凱末爾。
原本在加里波利半島橫行霸道的協約國突然遇到了阻礙,讓他們的行動愈發緩慢,以至於幾乎不能再往前推進一步了。
丘吉爾得知他的大軍被區區一個小小上校鎮住了,勃然大怒地質問前線指揮官到底是幹什麼吃的,竟然連貓貓狗狗都打不過。
可他的意志無法控制戰況。自從與凱末爾的部隊相撞後,同盟國軍隊便強強聯手,逐漸向南推進。
不過推進速度很慢,每天只能推200米左右。但對於沒有人數優勢的情況下還能推進,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出現這樣的情況,無外乎協約國成員心懷鬼胎,戰鬥中非常分散,毫無配合可言。
雖然同盟國也是這樣,可要到了危急時刻,每個成員便都紛紛盡力。
如今的加里波利就是同盟國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危機:土耳其首都將要被佔,三巨頭政府可能宣佈投降。
所以他們才能夠團結一心,從配合上就能碾壓協約國。
再加上有兩個精銳德國師作為主力,英法之前也光顧著進攻了,而忘記掉了防守工事,同盟國聯軍打得就一路順風順水。
英國議會看到加里波利出現頹勢,出於對德國人的恐懼和賣隊友的優良傳統,他們最終決定不打了,拋棄還在頑抗的澳新軍團和法軍,獨自向後撤退並在恰納卡萊修築工事,保障好馬爾馬拉海的通航。
丘吉爾也是終於做了一會人,他與議會力爭不要拋棄友軍,否則對英國絲毫不利。
議會不管他那麼多屁事,直接越過了他這個總指揮,命令加里波利半島的英軍撤回來,並抽走12個師回援西歐。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法國人撤得比英國人還快,直接拋下了小亞細亞陣地,奔回巴黎老家去。有的為了能迅速趕到港口,把所有裝備都拋下了,讓啥都沒幹的土軍撈到不少便宜。
至於是什麼鬼神能讓英法兩位歐洲老牌強國如此膽顫,答案無疑是你滴德皇——威廉二世。
雖然威二的腦子不太好使,但有時候他的腦子還是好使的。
就像這次對西歐發起的攻勢,他難得聽從將領們的意見,讓他們自己作戰,不要多管閒事。
那些將領見皇帝不干涉,很快就展現出了驚心動魄的戰鬥力,直接推到巴黎外二十公里處。
法國人本想安心度過戰爭,可德國先進的武器打得他們肝膽俱裂(物理上),沒抵抗多久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