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包圍集團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天中午,距普熱梅希爾30公里的西面,第一聲炮火響起了。
奧第十九軍率先發起進攻:三個殘損的精選師合併為一處,以劍的姿態猛插敵人薄弱防線;而填線師則從兩翼包夾俄軍。
這次俄軍學聰明瞭,他們為防止被包抄,索性直接往後撤。
可這也把他們的弱點完全暴露出來,庫斯特便命令前線部隊加大進攻力度。
很快,俄軍還尚有紀律的撤退轉變為了無組織的潰退,俄軍的戰線也因此被撕成數塊。
“俄國人的戰線簡直跟他們飽經風霜的臉一樣,滿是無法阻擋住狂風的裂縫。”
庫斯特手下的一個軍官如此評價。
早就做好準備的預備師穿插入各個缺口中,以爭取戰機。
可悲的是,俄軍的撤退速度居然沒有奧匈的進軍速度快。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這裡先前都還是奧匈的地盤;俄國人是沒有能力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把俄國的那一套運用到奧匈運輸上的。
隨著預備師行進縱深越深,俄國人的防禦就更崩潰了,他們的撤退也更混亂了。
大概半個小時後,第一個投降的俄軍出現了,他們一共8000人皆臣服於庫斯特的鐵蹄下。
不久,這個地區的俄軍也幾乎都投降了——總共3.4萬人。
此刻整個桑河南部防線都已經崩潰,俄國第三集團軍也損失大量部隊,目前僅有13萬人可以進行防禦。
但是時任俄國集團軍司令並不願意放棄其餘的桑河防線,只是將更多的預備隊填補到南部空缺。
伊萬諾夫認為,雖然南面被突破,可他們一旦放棄整個桑河防線,就一定會被逼得不斷往後退。
在加上俄國士兵的素質並不好,隨時都可能被打得潰不成軍。
所以他們不如死守防線,這樣至少西面不會有太大的威脅,接下來坐等來自俄國大後方的援助,就可以讓庫斯特嚐嚐壓路機的滋味了。
可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好,不代表能夠成功。
庫斯特就盼著俄軍主力沒有任何改變,這樣他可以就可以擴大戰果,最終把整個俄第三集團軍團團包圍。
但是想要突破,他們就需要面對一個更強悍的對手——布魯西洛夫將軍所領導的俄第八集團軍。
在加利西亞戰役中,這個集團軍在側翼把奧第二集團軍打得節節敗退。原本把戰線延長至加利奇的奧匈一夜之間被打退回倫貝格。
現在,這個集團軍正在消化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普熱梅希爾要塞。
這是個及其堅固的堡壘,在歷史上,他在1914年的9月21日就被俄國包圍;一直支撐到15年的3月22日,可見城內守軍的英勇無畏。
但庫斯特仍不敢怠慢,生怕一場突兀的行動激怒了它,從而導致普熱梅希爾一下子就被它給拿下。
而現在的奧第十九軍損失又過大,原先的7萬精銳只剩5萬人,那些死去的奧匈將士的白骨早都埋在西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