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獻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走進唐軍臨時搭建的帥帳,李源內心除了一絲僥倖,更有幾份擔憂。畢竟是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第一次面見“大人物”,歷史上著名的南唐戰將,邊鎬。
如今自己的生死,更是在他一念之間,說不緊張那都是假的。
稍稍平整了呼吸,同時努力回想著平時書中寫的,那些軍師手摸長鬚侃侃而談的場面,只可惜李源身上穿的不是飄逸的長袍,還是一身冰涼計程車兵盔甲。
李源強裝鎮定地拱手彎腰:“小人見過邊帥!”
一聲略帶傲慢的冰冷言語:“便是你,說有破敵之計要獻與本帥?”
濃烈的好奇心使得李源悄悄抬頭瞟了一眼,只見端坐在帥案前的,是一位身姿挺拔、氣勢剛健的中年男子,不說身上那一身威風凜凜的鎧甲,只看他胸前鐫刻的那一尊虎頭怒目,便與他濃眉下銳利的目光極為吻合。果然是滅了兩國的名將啊!
隱藏好了激動的情緒,李源似乎忘記了方才的惶恐,動起了歪心思,這年頭武夫當道,武將大多都是心高氣傲、目空一切。
雖說邊鎬給他人的印象是低調、沉穩、儒氣,但後來滅楚之後,便本性暴露了,沉浸在封疆大吏的美夢中,放縱下屬,最終一年不到丟了楚地,灰溜溜跑回了南唐。
南唐不缺忠臣良將,但邊鎬絕對算不上純良之人!
而且根據歷史記載,此時的邊鎬首次擔當主帥,正是建功心切,想向上爬的時候,全心全意只想打勝仗,在皇帝面前露臉。
在滅楚之戰中,朗州兵的到來曾使他原地駐軍多日,可見其謹慎求勝的心思。這也是李源篤定邊鎬一定會見自己的原因。
雖然你藏得深,但我也能摸到底。李源決定先繞個彎:“正是。但小人有些不敢說!”
邊鎬還是那副高冷無比的語氣:“你既自稱獻計,又為何不敢?”
你要這麼問,那我可就整點你愛聽的啊!
李源吸了吸鼻子,立馬現出一幅戰戰兢兢的模樣:“回邊帥,您昔日平張匪、徵閩南,開疆拓土,未嘗敗績!智勇無雙,可謂我大唐第一名將!軍威實在是鼎盛,因而小人到了您的面前,倒有些不敢班門弄斧了!”
只見邊鎬凝視了一會兒低頭哈腰的李源,隨即便擺出一副十分不耐煩的表情:“奉承之言就不必多說了!有何計策,速速道來!若無計可獻,本帥必治你戲弄上官之罪!”
但還是被李源敏銳地捕捉到了嘴角的一絲笑意。
現代古代果然都一樣啊!既然有戲,那李源便開始發揮了:“遵命!回邊帥,近年楚國眾駒爭槽,內亂不休,早已是州府破碎,民不聊生!馬希崇僭位楚王,卻不知重整山河,安撫百姓,仍然與他的那些兄弟是一路貨色,只知享樂,國中民心已失!更不懂兵事,過於自負又御下無方,要不然怎會自信到只派二百兵士去押送馬希萼,結果連人帶馬都給帶跑了?如今他困守潭州一城,掛了個楚王的虛銜,有名無實,只待死耳!
而馬希萼,雖然死灰復燃,但他已是日落西山,在衡山並無根基,只不過是指揮使廖偃手中爭權棋子,手下招募的都是流民新兵,不過萬人,打起仗來必定一鬨而散,故而才斷江為柵,求我大唐為援,此人不足與謀,也不必多慮!”
聽到這兒,邊鎬臉色漸漸變幻,一邊點著頭,一邊看著眼前這小兵裝束的李源,不禁陷入了迷惘:“嗯,確實如此。你接著說!”
得到認可,李源立馬抬起頭,直起身子彷彿臥龍鳳雛附體一般般,自信滿滿地大聲說道:“小人以為,如今楚國的真正禍患,並非是兩王。乃是馬希萼的舊部,朗州兵!楚國連年兵禍,而朗州本地是馬希萼多年苦心經營,極少有戰事,地勢險要,兵多糧足!其主帥武平留後劉言驍勇善戰又甚得人心,手下更有王逵、周行逢之輩的良將!朗州府又素來與蠻兵交好,去年我大唐助馬希萼攻入潭州時,便有洞溪蠻助戰。
邊帥,劉言等人早有爭雄之心,並且有爭雄的實力。此前馬希萼被囚時,朗州並未發一兵一卒救援,坐視他失了王位,便可見一斑。而且也未向馬希崇上表稱臣,其心必異!定是在厲兵秣馬,等待時機。俗話說的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如今我唐軍入楚,他們豈能將漁翁之利白白相讓?因此小人斷言,此戰朗州兵必南下!”
邊鎬已徹底被眼前這年輕人的說辭所折服,朗州兵的蹤跡是方才大帳議事時,斥候才稟報的最新情報,而自己早已下令眾將必須守口如瓶。
李源只是個普通的小卒,必定是無法事先得知的!難不成這小卒真有良謀?眼看他這分析得頭頭是道,又搖頭晃腦,已然使得邊鎬刮目相看!
邊鎬內心暗暗震驚,同時又努力按捺著激動的心情,態度平和了許多說道:“如你所料,斥候方才來報,朗州兵確實南下了,並且已在潭州城北二十里紮營。”
李源接著加把火:“原本我唐軍欲坐山觀虎鬥,已是必勝之局。卻不料朗州兵突然插了一腳,小人斗膽猜想,這也是邊帥所憂之處吧?”
這下一語擊中心結,邊鎬有些迫切地說道:“不錯!如今朗州兵動向不明,劉言等人又是善戰之輩。如若倉促開戰,萬一朗州兵攻我,我軍前後皆敵,不說全軍覆沒,也必定是損傷慘重!”
李源淡定地搖了搖頭,露出一絲微笑:“邊帥,其實朗州兵的意向不難猜測。”
見李源這神情,邊鎬不由得吞了吞口水,求知慾瞬間爆棚:“哦?儘管說說你的想法。”
李源眨了眨眼睛,在腦海裡捋了一遍史書,繼續說道:“回邊帥,其實不難想,那朗州兵的心思,便是想坐觀兩方內鬥。您想,朗州兵到底還是楚兵,馬希萼在朗州紮根已久,大軍裡頭一定還會有傾向於舊主馬希萼的將士。不到萬不得已,劉言等人不會明令攻打馬希萼。故而此次起兵,必定是打著討伐篡逆馬希崇的旗號,目標便是藉機攻取潭州。
至於對我唐軍,他們早已打好如意算盤,等到我軍和馬希萼聯手攻下潭州,人疲馬累之時,朗州兵一定會打著驅逐唐軍、光復楚國的旗號出現,名正言順捅刀子!但在此之前,只要潭州仍在馬希崇手裡,他們便不會主動攻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