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十年八月十五日,正值中秋佳節。

實則魏晉之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中唐國子監歐陽詹便曾在《長安玩月詩序》中寫道:「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

到了五代十國,亂世間計程車紳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自然更對闔家團圓有著熱切的盼望,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自然愈發重要。但百姓渴望和平安定,肩負作戰任務的將士卻沒法停下征伐的腳步,武平大軍此時正在雙線血戰。

中秋節這一日,正當彭師杲在趕往益陽面見李源的路途。東面益陽城早已鏖戰將近一月,戰況自然慘烈,由於李源先前緊急將朱匡從這名大將臨時抽調回朗州,導致原來欲援救益陽的朱匡從所部,在半途停頓了兩日。但無論如何,此時朗州城內變亂已平,李源亦已經同朱匡從重新領軍前去,八月十三便及時到達了前線。

視角暫且西移,位於洞溪之地的辰州城,此時也正處於一觸即發的緊急時刻。

位於沅水西側的雲石谷,漢軍主帥潘崇徹所率的一萬五千人馬,在經過數日的跋山涉水之後,終於正式對雲石谷北面的辰州城發動進攻。

潘崇徹麾下可謂兵強馬壯,漢主劉成此次為了征服楚地,特意將鎮守國都興王府的五萬巨象軍交給了這位名將。單說人馬數量,這已是達到了近年來南漢對他國用兵的最大規模。而說到這支兵馬的質量,潘崇徹更是信心倍增。

要知道南漢國到底仍是軍閥建立的政權,尤為重視軍事權力,皇帝不僅親自掌握重大軍事行動的策劃部署,甚至還喜歡自己擔任重大軍事行動的統帥。這個傳統不僅是從開國君主劉龑算起,更是要追朔至唐朝末年,劉龑的父親劉謙任封州刺史時,便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大小戰事無不親臨」。

(注:《十國春秋》卷五十八《高祖本紀》記載:「乾亨八年夏四月,帝自將兵侵閩,屯汀、漳境,為閩人所擊,敗歸。」)

而到了劉成即位後,許是樂於坐享江山,對御駕親征一事並不熱衷,但又不敢將軍權真的下放給各鎮節使,故而重循唐制,每逢征伐便臨時任命「都統、招討使」以為統兵主帥,憑藉皇帝頒下的印信領走兵馬,打完仗再還回來,如同借貸一般形成一套嚴格的規範。

至於統兵的主帥領到什麼樣質量的軍隊,那便要看皇帝的心情與戰事的重要性了。幸運的是,此戰「徵北都統」潘崇徹領到的五萬大軍,巨象軍,算是南漢禁軍中為數不多的精銳。

何謂巨象軍,顧名思義,配備戰象騎兵的部隊。

巨象軍不僅是南漢六大主力禁軍之一,更是凸顯南漢地方特色的兵種,其過往戰績也十分輝煌,在史料中亦多有記載。

去歲南漢以吳懷恩為帥,趁著楚國內亂趁勢連克賀、桂、全、昭等嶺南八州,便是依靠著這支踐踏四方的巨象軍,由此可見其作戰能力之強,儘管攻城時戰象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但往往敵軍瞧見這些高達數丈的巨大活物,大多心神便已自亂。

此刻望著麾下如林的刀槍,烏雲般鋪滿雲石谷的南漢兵馬,耳邊響徹戰象的聲聲長鳴,潘崇徹露出了澹澹的笑意。不僅是因為所率兵馬之強悍,而是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領軍將領,毫不誇張地說,潘崇徹活到今日,算來大半時間都是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而且幾乎都是得勝而歸。

大大小小的戰役不知經歷過多少場,其用兵的各種計謀如何精妙,倒也不必一一贅述,總之潘崇徹熬死了一大批南漢國的名將後,憑藉其南征北戰,屢立奇功,又在各軍主將中年紀最長,已然成為了漢主劉成心目中當仁不讓的統帥第一人。

此番率領五萬精兵進軍楚地,潘崇徹收取的戰果倒是確實沒令劉成失望。設計成功伏擊了邊鎬與張巒大軍後,漢軍順利地攻克了整個桂管之地,隨後又將戰線橫推到了潭州城下,楚地三分已得其二。戰報傳回南漢國都興王府,劉成直呼痛快,下令大宴群臣三日為這位老將遙相慶祝。

但潘崇徹的心境卻沒有漢國君臣那般從容或是自滿,只因他心中深知,此次大軍的目標既是為了徹底征服楚地,那麼最終便不得不對上南唐如今聲名正盛的「天生將星」李源。雖然潘崇徹先前從未與這位年輕的南唐名將交過手,但他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所謂絕處逢生,漢軍欲將整個楚地納入漢國疆土,朗州自然也不例外,但武平一鎮又是李源賴以生存的建節之地,潘崇徹心裡明白,事關生死存亡,不管這位「當世衛霍」是否徒有虛名,定然也會豁出一切前來相抗。

先前在潭州城下,正當潘崇徹為久攻不下而心生擔憂時,接連收到了兩個令人意外的訊息。一是溪州田弘右的來信,二是李源已決定舉大軍征討洞溪。

原以為武平軍定會南下增援潭州,此刻竟然棄楚地安危於不顧,跑去攻打蠻夷,潘崇徹先是深感疑惑,隨後又暗自竊喜,決意保持先前的部署,只求儘快攻克潭州城,再趁勢將戰線往北推移百里,如若李源深陷洞溪泥潭,大軍難以回師,朗州敗局已定。

但之後忽然出現一支武平輕騎卻又打亂了潘崇徹的計劃。這支神出鬼沒的騎兵實在是令人頭疼,戰術可謂是猥瑣至極,日間伏於密林,夜間攻襲營盤,卻絲毫不戀戰,尤其喜歡在漢軍攻城時,直奔後方糧草輜重,砍殺劫掠一番又從容離去。

漢軍遠離故土,深入楚地已有數月,此刻潭州城又久攻不下,戰事正處於焦灼狀態,軍士們本就暗有怨言,被這支武平輕騎這麼襲擾幾番,倘是潘崇徹如此老成穩重的主帥,也實在坐不住了,與眾將商議後決定分兵北上益陽,試圖引走這支惹人生厭的騎兵。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又令潘崇徹始料不及。先是益陽城也陷入了苦戰,漢軍人數明顯佔優卻遭到了守軍頑強的抵抗,連攻七日反而自身損傷了三四千人,而最為恐怖的是,潭州城外不知何時又梅開二度般,再次出現了一支專司騷擾的武平輕騎。

這使得潘崇徹不由得心神大亂,甚至一度欲行退軍,但轉念沉思卻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從兩度出現的武平輕騎的作戰方式,以及輕騎回救益陽的舉動便可隱隱看出,武平軍眼下並無意、甚至無力與漢軍正面接戰,真正的主力大軍應是悉數被李源帶去征伐洞溪,此刻難以脫身。

柳暗花明,潘崇徹憑藉其多年的征伐經驗判斷得出,此刻的朗州乃至武平一鎮定然處於防備空虛的狀態。而洞溪之地是出了名的險惡,若能在李源大軍深陷泥潭時,出一支奇兵直搗朗州城,或許大事可定。

為您提供大神青璃居士的《烽火十國》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一百九十三章 潘崇徹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