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寧和蚌天成的爭執最終由鉤淵做了判決,二人的座次無需改變。

其實鉤淵的心意不言自明,若是他要林子寧坐在右側首位,何必一開始讓林子寧坐在左側次席?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所謂老而不死是為賊,蚌氏一族本就善於經營,最是明白如何揣摩人心。蚌雲風是年紀輕,家裡還把他當作孩子看待,鉤淵的這番舉動未嘗沒有打磨蚌雲風的意思在裡面。

但蚌天成工於心計,善於鑽營,自然明白鉤淵的態度,故而才有剛才的一番舉動。卻不想他到底是小瞧了這個人族青年,不僅沒有讓林子寧在鉤淵和眾人面前留下壞印象,反倒讓自己得了欺負弱小的嫌疑。

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不僅如此,他還幫林子寧立了威風。

此前眾人對林子寧的所知的資訊無非這麼幾點。

他是一個家破人亡,被賊人追殺,流亡至此人族少年,無依無靠,苟且偷安。

他是一個喜歡看書抄書的書吏,卻能設計陣法,讓書庫管理更為順暢。

他好像很得湖中君鉤淵的寵信,不僅給他安排了住處,給的賞賜也不少,君候還多次當著眾人的面誇讚他。

但是今日之後,在場眾人看到了林子寧不僅舉止從容,面對有笑面狐狸之稱的蚌天成也絲毫不落下風。非但沒落下風,更是言辭鑿鑿,一次次敲在蚌天成喜怒無形的白白老臉上,讓往日被蚌天成擠兌的水族好不痛快。

於是乎,在座的諸位或是一臉喜色,或是陰雲密佈,或是神色不斷變化......

鉤淵看到眾人的表情,心中暗道此計售成。

等眾人安靜下來,鉤淵又說道:“整理內庫刻不容緩,為使王檢閱使辦時順暢,特需點校一撥人馬協助,不知在座諸位,可有願意協助之人啊?”

聽得此言,在座的諸位立刻分了幾撥人,一撥人看向鯰十七,見他沒有任何反應,這是要自己決定的意思;一撥人看向蚌天成,見他頭微微向右上方斜偏,這是不準參與此事的意思。還有一撥人老神在在,目不斜視,恍若與世隔絕。最後一撥則是看看鉤淵,又看看林子寧,心思不定。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功夫,終於有了動靜,只見一個少年武將站起身來,走到大堂中間,躬身拱手朗聲說道:“卑職鼉元剛,願意協助王檢閱使,請君候恩准。”

林子寧見這少年武將方面圓睛、卷唇巨口,形似太歲、貌似雷公,頭頂還長著不少指甲蓋大小的肉/團,再聽他自報姓名,便知道這是一頭鼉龍精。

鼉龍亦是同蛟龍一般,乃是真龍雜交所生,身負龜殼,殼中有二十四肋,每一肋中便有一顆夜明珠,只等萬歲之後,二十四肋長全,節節珠滿,然後鼉龍才褪殼化龍。

林子寧自到了鬥湖,一心以學習修煉為業,倒是未曾特意去了解水族的種類,想不到鬥湖之中竟也有鼉龍這種難得的水族,心中不免又是驚歎一番。

不過鉤淵卻並未有多高興,看向鼉龍小將的眼神很是精彩,似有果然如此的意味在裡面。

鼉元剛毛遂自薦的姿態,不僅讓鉤淵神色不明,在場的諸人亦是驚詫於他的舉動,鬥湖之中鼉龍一族數量稀少,但是影響卻頗大,因為上一任鬥湖君便是鼉龍。

鉤淵來鬥湖時,上一任鬥湖君鼉澠修道有成,已經有了萬載壽元,鉤淵來了不久,鼉澠就脫殼化龍,一飛沖天翱翔雲海去了。

這老鼉龍鼉澠深知,自己的子侄輩敵不過鉤淵這條有上古異獸血脈的鉤蛇,故而在昇天之前便將鬥湖的基業全部託付與鉤淵,只希望鉤淵能善待鼉龍一族與鬥湖水族。

鉤淵假意推脫了一番,就堂而皇之繼承了鼉澠的基業,即是說,三千年前鉤淵來到鬥湖,乃是搶了鼉龍一族的家業,做了這鬥湖君。

故而,雖然鼉龍一族素有神力,但在鬥湖之中地位尷尬,一直是位高權輕,是被當作旗幟一樣的角色。現如今鼉龍一族的後裔竟然想重新染指權力,鉤淵怎能不心生警惕?

不過,這也正是鉤淵想要的,因為在他看來,對鬥湖最為熟悉的並不是他這個鬥湖君,而是鼉龍一族,他們在鬥湖經營上萬年,鬥湖的水壁都是鼉龍一族佈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