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丸宮識海既無邊廣大,又小如米粒。

對於神識意念而言,識海的大小可比宇宙,而對於肉身實體而言,泥丸宮不過是眉心印堂穴往裡三寸米粒大小的地方,且是實心血肉。

小鼉龍本是神識形態,就是他變成幾百丈的巨龍,也能容得下,但是這水晶珠雖小,怎麼能進去?

林子寧立刻內視身體,進入識海,就看小鼉龍變大了幾分,嘴裡還叼著水晶珠,吸進去吐出來,卻是在游龍戲珠。

看到林子寧進來,小鼉龍將水晶珠從嘴裡吐出來,對他說道:“想不到你年紀不大,卻有這種異寶,你這珠子著實是好東西,放在外面總歸是不安全,不若由我替你保管,就讓它留在你的識海之內吧。”

林子寧說道:“我倒不是來要回水晶珠的,只是想問一下,你是如何將水晶珠代入識海的?”

小鼉龍理所當然地說道:“不就是抱住水晶珠,往你眉心泥丸宮一鑽就可以了嗎?還要如何帶入?”

林子寧想不到會如此簡單,這幾日他已經將百納隱形袋祭煉到了第二層禁制,對它的操控越發隨心所欲,一念調動,一塊玉片就從附著在後背的狸貓圖案裡瞬間移動到了識海中林子寧的手上。

想不到事情竟真的如此簡單,只要他一年調動,便可以將東西攝取到識海中來,明白此節,林子寧則是舉一反三,又將神識從識海移動到中丹田膻中穴。

凡人皆有三處丹田,上田叫泥丸,從眉心印堂穴往裡三寸即為泥丸宮,亦可說頭頂百會穴往下三寸處。亦有稱此處為昇陽府、崑崙頂、靈臺者,是天地靈根,是祖竅、祖氣,至寶至貴,乃藏神之所。

中田為膻中穴,在心之下,方圓一寸二,外與臍門相對,約有三寸六分,是藏氣之所,。

下丹田,即正丹田,一般所言之丹田,即是此處。在臍後腎前關元、氣海,神闕、命門四穴匯合處,方園一寸二,古人稱為下田,是藏精之所,採藥之處。

上丹田藏神、中丹田藏氣、下丹田藏精,乃有元神、元氣和元精之說,合稱“三元”,三元都有先天后天之分,此處所言乃是人體的後天“三元”。

後天三元中,元神乃是神識,主思想意識;元氣乃呼吸、水谷、營衛、臟腑、經脈之氣等,主人體運轉,因此有氣散人亡之說;元精乃父母精氣所合而成,生於腎水,主生殖繁衍,故又稱生殖之精。

林子寧的意念神識移到中丹田之後,便看到此地亦有四五畝大小,雖然不必識海廣大,卻亦可貯藏器物,意念調動,林子寧手中就多了水晶珠,而小鼉龍也不請自來,緊跟著水晶珠就出現了。

隨即林子寧又從膻中穴移到湧泉穴,此處亦有三四畝大小,此情此景,林子寧終於明白了所謂衝穴可不僅僅是將真氣衝開穴竅貫穿周身,更是開發穴竅,使之與周天寰宇相對應,等到自身的穴竅練到極致,怕是可以容納時間萬物了吧。

此便是道家與佛家都講的小大之辯吧。大道飄渺玄奧,非是前人故意刁難後人,才有這種看似情理不通的“小可容大、大可藏小”之論,實乃是大道本就是如此啊。

林子寧心有所悟,對太乙先天功中“大道之行,玄之又玄,,渺兮忽兮,忽兮渺兮。小大無別,真假無異,大象無形,大聲希音”有了更深的理解。

修道修道,非是常人理解的那般修煉上乘的功法、積攢極高的修為、獲得無盡的壽元,而是悟道修仙練術增壽的意思。

大道虛無縹緲,無處不在又無處藏身,如何能修煉?

定然在日常修行中體悟天道,所以對於大道而言,便在於一個“悟”字,除去此字,別無他法。

仙則可修,“仙”字何義?“山中人爾”。所謂修仙,就是去除身上的凡俗之氣,返璞歸真,漸漸從市井之人修煉為山野之人,等到身上的濁氣都損棄的差不多,只留下清氣的時候,便是到了仙人的境界。

所以脫胎境界就有“半仙”的說話,而元神高人則是地仙一流的人物。

練術增壽自然好理解,即是修煉法術增長壽元的意思。一般的練氣士對修道的理解便是這兩層。

而所謂正道修士與旁門左道的根本區別,就在對修道的理解上大相徑庭。

正道修士並非一定是名門大派出身,旁門左道之士也有出身高門的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