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葬禮開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幾位太守的到來,能夠有資格參加武帝葬禮的人也都到齊了,趙子慄、趙子楓、趙子軍也早已經準備好,武帝的靈柩也已經停在了太極宮中,等待葬禮正式舉行。
大周皇帝的陵墓規模宏大,奇珍異寶無數。再加之對生老病死的重視程度,認為人的肉體雖死但靈魂不滅。
所以對待葬禮態度嚴謹,從開國到現在的發展,喪葬制度已經發展成完整嚴謹的制度禮儀。
首先,第一階段為
“入殮停靈”,武帝的遺體放置在太極宮中。人們對去世的皇帝成為
“大行皇帝”。
“行”是離開的意思,而
“大行”就是永遠離開的意思。在第一階段,首先要為大行皇帝招魂,預示著整個葬禮的開始。
為什麼葬禮上要先招魂呢?大周想租認為如果魂魄找不到歸途,在外漂泊。
就無法受到香火的供奉和經文的撫慰,也沒有辦法轉世投胎。所以,家人要為死去的人招魂,讓親人的魂魄順著家人的聲音回家。
招魂這一階段的名字被稱為
“復”。負責給皇帝招魂的是五位高官。五位高官拿著袞冕服,呼喚三聲皇帝的名字,然後將袞冕服扔下。
會有人負責接著袞冕服,然後放在皇帝的遺體上。所謂袞冕服,簡稱
“袞”,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以及正旦、冬至、聖節、冊拜時服用的禮服。
其中
“袞”指的是上下衣裳,
“冕”指的是冠。招魂結束後,就將武帝的遺體放在準備好的御床上,用角柶撐著他的嘴。
達州的王公貴族在下葬時,嘴裡會含著玉器之類的寶物。所以這樣舉動也是為了在皇帝口中放入寶物做準備。
角柶,古禮器。角制,狀如匙。《周禮·天官·玉府》:“角枕、角柶。”鄭玄注:“角柶,角匕也。”孫詒讓正義:“《説文·木部》雲:禮有柶。柶,匕也……《喪大記》空疏雲:‘柶以角為之,長六寸,兩頭曲屈。’”《儀禮·士冠禮》:“有篚實、勺觶、角柶。”鄭玄注:“柶狀如匕,以角為之者,欲滑也。”然後就開始燒水沐浴,皇帝沐浴時用的是米湯。
沐浴的過程中,要將脫落的頭髮、指甲等身體部位都收拾起來,以便皇帝可以順利轉世投胎。
皇帝的遺體沐浴結束後,給皇帝換上衣服,換衣服的過程稱為
“襲”。用方巾覆蓋皇帝的臉。此時新帝需要洗乾淨手,同時洗淨準備好的玉器,放入皇帝嘴巴右側。
這個過程稱為
“含”。在殿堂西側,會樹立一根長木。因為大周先祖認為,在招魂結束後,皇帝的靈魂沒有依附。
所以為了給皇帝的靈魂提供一個附著媒介,會設定一根長木稱為
“懸重”。在皇帝去世第二天,則會設定
“小斂”。在小年這天,宮中的官員、皇子和嬪妃都會到場,為了皇帝的離去而痛哭流涕。
而此時,內侍會按照禮制,把十九套斂衣依據順序為皇帝穿上。小斂第二天,會開始舉行
“大斂”,在大斂這天,新帝也就是文帝要帶屍進棺,大斂這天需要準備120套衣服和六玉: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
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禮器,即以璧禮天,以琮禮地,以圭禮東方,以琥禮西方,以璋禮南方,以璜禮北方。
大斂比小斂還要隆重,這一天,文武百官,皇子嬪妃還有皇帝的長輩都要到場。
將皇帝的屍體放入棺中,由新皇誦讀祭文。伴隨著在場人們的哭泣和隨風飄動的旌旗,皇帝入殮結束,進入了停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