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趙子慄帶著海寧大軍和東海艦隊毫無阻礙的登上了東海的港口,守在這裡計程車兵看到陳小橘和皇后朝海靈紛紛跪地,陳落昂根本就不得人心現在看到這種情況傻子才虧反抗,僅僅半日就趕到了海神宮。

就在趙子慄趕來的時候,南宮絕玉和北淵然已經成功在暗中救出了陳洛陽父子和海波東,雖然都各有受傷,但是隻要經過治療都沒有大礙。

“父皇,哥哥。”陳小橘看到陳洛陽忍不住跑了過去,懸著這麼多天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一家人都安全比什麼都要重要。

“好,好啊,這一次能夠這麼快的評定叛亂,都是你的功勞,我的女兒真的長大了。”陳洛陽劫後餘生,愈發喜愛這個女兒了,一顆老父親的心此刻倍加欣慰。

“嘿嘿,都是栗子的功勞,要不是他出兵打敗了淮海的人,女兒可沒辦法救出你們。”陳小橘連忙把趙子慄拉到身邊,一臉的嬌羞。

陳洛陽看著趙子慄,非常的滿意說道:“多虧你了,你做的很好救朕於水火之中。”

“陛下太客氣了,這都是小王應該做的,算不得什麼功勞。”對於這個未來的老丈人趙子慄必須要保持謙遜,不能留下不好的印象。

“走吧,看看朕這個弟弟哪來的勇氣,和他勾結的又是什麼人。”陳洛陽走進海神殿,此時大殿裡一片狼藉,除了龍椅上的陳落昂在沒有其他人,那些神秘的黑衣人和淮海國的人看來是早就已經趁亂走了。

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陳落昂沒有絲毫想象中的慌亂,看到趙子慄嘴角還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一幅正如我所料的樣子。

“宋王,你來的和預想的時間快了幾天,看來天下人都沒有想到你還有一支無敵的海上艦隊,我很好奇你就是發明了什麼武器,竟然能讓元官黑炎斷臂,就連淮海艦隊都全軍覆沒。”陳落昂淡淡的問道,沒有任何恐懼只有一些好奇。

趙子慄眉頭一抬,元官黑炎,這個姓氏不是應該全族覆滅了嘛,怎麼還有殘留的族人,看來是被禍殃收留了。

“不對,你不是朕的弟弟,他可沒有你的氣量,連聲音也不一樣。”陳洛陽終於發現了異常,眼前的人絕對不是他的那個膿包弟弟,就算是造反的時候也是唯唯諾諾。

“哦,不愧是東海的皇帝陛下,這麼快就發現了,你的弟弟雖然和你不和,但是也算對東海鞠躬盡瘁了一心想要振興東海,但是眼看情勢不妙還想著要和你請罪,沒辦法為了主上的大業,只好送他去死了,自我介紹一下,本座【魚目混珠】,喬魚。”喬魚摘掉面具,露出了真容,也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漢子,面色堅毅,為了引起東海的亂局只好殺死陳落昂偽裝成他,便於行事,可不能讓這個懦弱的傢伙壞了大事。

“喬魚,你是百年前被東海滅掉的意圖顛覆東海的喬氏一族,怪不得和東海這麼大的冤仇,更讓朕想不到喬氏還有人活著,先帝還是太仁慈了。”陳洛陽終於想起喬魚的來歷,百年前喬氏一族密謀造反被先帝誅殺,後再來追捕過程中也沒有趕盡殺絕,看來果然有餘孽活著,而且最讓人沒想到居然加入了禍殃。

真是應了那句古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原來是【禍殃】,想不到你們居然將手伸到了海上,看來本王真的要好好的找一找你們的老巢了,讓你們這些陰暗中的老鼠們永遠歸於黑暗。”趙子慄盯著喬魚,後者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王爺大可不必了,我們就要出現在陽光下了,你就要看到了,不過歸於黑暗的可就不一定是誰了。”喬魚突出一口血,顯然再知道必死的結局下已經服了毒藥。

只見他突然面色猙獰,卻哈哈哈大笑:“趙子慄,你真的以為禍殃的手段這麼輕易就能被你破解嗎?我們費盡心機引起東海大亂,但是卻沒有派出太多的高手,你猜猜是為了什麼?”趙子慄瞳孔一縮,突然有種不好的預感,猛然一個健步衝了上去抓住喬魚的衣領,說道:“你們最好不要傷害我的親人,不然就算你死了,本王也有辦法把你的靈魂從地府里拉出來。”

“嘿嘿,王爺,來不及了,從你離開洛陽來到東海,一切就來不及了,主上的大計已經開始了,有武帝和那麼多人為我陪葬,我死得其所。”話音一落,喬魚就斷氣了。

武帝有危險,難道有人要謀反,但是大周的氣運還沒有降低,究竟是怎麼回事。

“陛下,小橘,我父皇有危險.....”還沒等他說完,陸炎驅使【南明離火】,從天而降。

“王爺大事不好,大皇子趙子林勾結西秦、東夷發動攻擊,禁軍第三隊也隨之叛變,冀州的李繼和李純發動譁變,梁州二十萬大軍突然繞過劍門關出現在洛陽城下,西方白虎七宿傳來訊息,寧州境內發現古道可以透過劍門關地下,白虎七宿婁,胃,昴三人戰死,但是拼死截斷了古道,阻止了剩下的十萬大軍,但是這十萬人也牽制了劍門關的李存孝。”趙子慄這才明白剛才喬魚的話,【禍殃】之主明顯非常忌憚他,想到這個辦法調虎離山,但是憑藉二十萬大軍和一堆禁軍也絕對無法攻破洛陽,除非還有內應,劍門關一定是劍門關,只要奪取了劍門關,洛陽就回岌岌可危。

“傳令所有人速速返回海寧,陸炎你帶著兵符調崖州銀靈子二十萬大軍消滅劍門關之外的梁州軍,剩下的回海寧再說。”趙子慄不敢在耽擱了,立刻起身發揮海寧部署,陳小橘也被懇請跟著回去,陸炎他們擔心一旦事情變得不可控制,有她在還能穩住趙子慄的脾氣。

大周天武十一年,正月,大周大皇子趙子林以【清君側】之名發動斷亂,梁州三十萬大軍有二十萬透過古道穿越劍門關兵臨洛陽城下,剩餘十萬牽制劍門關守軍,令他們不能回防。

出乎所有人預料南城門守將須彌山突然叛變,開啟城門引叛軍入城,禁軍第三隊司馬錯投降,一時間洛陽城一片混亂,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