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絲需要從玻璃牆上清理下來,還需要漏斗和箱子來把它們收集裝箱。如果劉良自己親自去收集,不但容易被蜘蛛吐絲攻擊,而且也算不上自動化養蛛場。

牆上的蛛絲是可以用刀劍絞掉的,根據這個原理他就可以設計一個自動刮玻璃器。

需要在牆後面再放一臺蒸汽機,將氣缸活塞的連桿輪軸更換為輪軸驅動齒輪,用皮帶和齒輪傳動延伸至玻璃牆上方,然後將齒輪之間以鐵管相連,鐵管上綁上4根麻繩,麻繩下面吊著兩根鋼管,鋼管中間夾滿了工作臺上做成的小刀。

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蒸汽機開動時活塞連桿推動輪軸開始轉動,透過齒輪傳動至玻璃牆頂部的齒輪和鐵管。當齒輪轉動的時候,就會帶動鐵管像轆轤一樣向上提升麻繩,麻繩將夾著刀具的鋼管牽引上來,緊貼著玻璃刮掉附著在上面的蛛絲。最後蛛絲掉落到下方的漏斗裡,又透過漏斗傳送下方的箱子裡。

但這只是僅僅能夠單項執行的機器,刮玻璃器能提升上來,卻無法降下去。

劉良在原地琢磨了半天,決定在蒸汽機上再加一個氣缸,控制上一個氣缸停轉的同時,實現齒輪的反向旋轉,用兩個操縱桿來控制。

他把這兩個操縱桿安裝在刮玻璃器鋼管的上方和下方,當刮玻璃器提升上來,觸動了上面的操縱桿後,關閉一號氣缸實現反轉,當刮玻璃器降下去觸動下面的操縱桿,啟動二號氣缸關閉一號氣缸,再次進行反轉,這樣刮玻璃器就可以迴圈往復上下運動。

搞這麼一個自動執行的機器真是燒腦複雜,還耗費了許多材料,看來對蒸汽科技來說,搞自動化本身就是一件佔用更多能量資源的事情,所以導致蒸汽朋克作品中的機器都很龐大。

怎麼可能不龐大?電子科技用幾根電線,一塊電路板就能做到的功能,蒸汽科技就得用到幾百幾千個大小不一的齒輪。

劉良其實還想進一步實現自動化,把產出來的蛛絲透過皮帶傳輸到紡織機裡,這樣就可以實現從蛛絲到絲綢的無人化生產操作。

但真正實現無人化操作上是不可能的,因為蒸汽機也需要定時新增煤炭,他現在的營地裡已經有十幾臺蒸汽機了,每一臺都像是無底洞等著煤來餵飽。難道要再造一些運輸皮帶來傳輸煤炭供應蒸汽機?但運輸皮帶依然需要蒸汽機驅動,新的蒸汽機依然需要煤炭供應,這都已經是反覆套娃了。

他所主創的這一款遊戲《詭異秘境》是主打生存,但眼下這種趨勢很快就能變成《異星工廠》。

但其實蒸汽科技的自動化管理,最大的問題不是動能,而是各個環節的分配。

一顆煤炭在焚化爐裡能燃燒2小時,在火把上能燃燒20分鐘,在蒸汽機裡就只能燃燒10分鐘,一臺蒸汽機裡最多能容納兩組128顆煤炭,燒完大約要21小時,這就需要分配皮帶運輸煤炭的速度和數量,既不讓蒸汽機停轉,又不至於炭多的從爐膛裡掉出得來。其它的機器生產物品也都需要供應時間測算,這就需要一個整體分配排程的機器。

劉良需要的是一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機器——差分機,如果沒有電的話,它就是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機器,它可以調整自動化執行,可以用來計算天氣預報,還可以用來數學運算。只要有了它,劉良想要創造一個工業基地就不是夢。

但這還是十分遙遠的事情,眼前絕不可能實現,他需要闖蕩到更遙遠地圖區域,才能夠實現它。

現在只要把蜘蛛農場搞好就算很大的進步,其實還有更需要完善的地方。掉落在下方渠裡的蜘蛛也會長大,這些玩意兒生長繁殖非常快,能限制它們大規模擴散的只有生存空間。所以也應該在底層製造一個殺蜘蛛的機器。

不過這件事不著急,可以放到以後來做,現在就提前享受一下收穫的快樂,看看這蜘蛛農場一天能夠生產多少蛛絲。

他走到充當誘餌的玻璃房間門口停住腳步,心想這設計也太不人性化了,居然需要自己來當誘餌才能生產。

不能讓農場主脫離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算什麼自動化?

“我的時間這麼寶貴,怎麼能夠耗費在這種地方?應該找個人來代替,成為生產系統中的螺絲釘,只是該讓誰來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