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裡有個詞叫做邊緣人,它來源於人們對邊緣的一個認識。邊緣是什麼?交叉地帶。政治學裡邊境就是一種邊緣地帶,而這裡通常充滿了士兵。無論是國家還是物體,崩潰都是從邊緣開始的。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水桶裡的邊緣一圈的水即使在人舀水後,依然處在邊緣處。第二次是這樣,第三次還是這樣。一直下去,直到底部。

木頭斷裂時,表面的作用力會傳遞到中心。於是,中心開始斷裂。所以,中心的木刺較長。然而,中心的斷裂我們是看不到的。因此,就認為斷裂是從外面到裡面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裡不是邊緣。只要不是邊緣,就可以向四面八方擴散作用力。為什麼呢?我們知道力的方向肯定是直線型的,但是它的傳遞一定是非直線型的。更加準確地說是不定向的,隨時都可以改變傳遞的方向。力可以傳遞,那是因為物體內部有空隙。即使是實心的物體,它的內部仍然有空隙。然而,空隙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是連貫的。或者說是四面八方都有,又是彎彎曲曲的。在邊緣沒有太多的空隙可以承受作用力,所以作用力必然碰撞到物體部分。作用力無處繞開,只能穿過物體。於是,斷裂就產生了。空隙由密度決定。密度越大,空隙越小。所以作用力傳播的困難程度就大。理論上,只要一個物體沒有邊緣,那麼不管物體的作用力有多大,物體內部的空隙都可以消化掉。我認為斷裂就是作用力傳播受阻而致使物體產生形變。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畢竟,任何物體都會有邊緣。理論上,它們都是能夠斷裂的。既然如此,減少邊緣就是最好的方法。然而,邊緣並不是實在的存在,而是像能量一樣是依賴於物體的。一張玻璃的邊緣究竟是怎麼樣的,恐怕也很難說清楚。

塑膠袋為什麼有個缺口就容易撕開呢?原來,這是為了增加塑膠袋的邊緣的數量。如此一來,作用力的傳遞就會受阻。於是,塑膠袋就產生了變形。

物體為什麼總會變得雜亂無章?原來還是和力的傳遞有關。力是能量的體現。物體變得雜亂,就是形狀變複雜。而形狀上的改變會讓邊緣數量增多,導致物體截留的能量更多。當然物體變得雜亂,並不是非常固定的。這是因為物體在截留能量不想過多消耗自己的能量。

在地理中,有種平原叫做沖積平原。海水在運動的過程有兩個傳遞方向,一是中心,二是邊緣。中心因為位置特殊,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到達的。而邊緣卻是四周都有,因此海水運動的能量大多是在邊緣完全損失掉的。如果海水擁有無限的能量,那麼它的邊緣一定是無限的。。

水貼著物體流是由物體決定的。比如,湯盆向下傾斜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這是流體在變向時的邊緣效應。由於邊緣具有變向性,流體就面臨一個選擇。由於湯盆自身的形狀比例,就導致流體在向下流動時會沿著容器外壁流動。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流體傾向於不改變運動方向這是其一。圓形側面是其二。如果不是圓形的或者說是曲面型的,所以就不能出現附著流動現象。

三人聽後,默不作聲。由於這是水川米自己的獨特見解,她們只好表示贊同。等到影片結束後,三人又一次討論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