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小事,處處是細節。很多規律其實就隱藏在物體之中,而我們尚未發現。我們討論的很多次都源於別人不曾注意到的細節。然後,就會有使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這次和上次一樣,也是需要用到手的。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棋子而是核桃。當我用手托住兩個核桃並前後運動,為什麼兩個核桃會一前一後呢?我就在想兩個核桃不是同時受到向前和向後的力,怎麼出現相反的運動方向?對此,三位如何看?水川米這次有些詞窮,說的話都有些乾癟。

水川米,你如何確定它們是同時受到向前的力的?根據力的傳遞來看,兩個核桃距離發力點的距離不同。兩個核桃受到力的時間也不同。

杜埃尼亞斯,兩個核桃受到是分力。而在發力點的時候作用力就變成了兩個分力,而分力到達對應的核桃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

水川米,作用力還沒有接觸到兩個核桃而它居然變成分力,難道你不覺得這不是合乎情理的嗎?

場論聽說過吧?作用力有場。手前後運動,產生了動力和力場。作用力會發射力線,而力線會的覆蓋整個力場。由於兩個核桃都在力場裡,力線被阻擋了。於是,力線的一頭就回到手上。為了緩解力線被彎折帶來的影響,作用力就分成了兩個力。然後力線再把兩個分力分別傳回到兩個核桃上。為了保持力場的力線穩定,兩個過程必須同時。

水川米,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有範德華力,那麼也應該有力場。按照你的說法,也有力線。如果力線遇到障礙物,就會讓物體的作用力分散。那物體的分子的範德華力應該早就被分解成很多分力了。

杜,障礙物必須在作用力的物體上面或者下面。只要它們有接觸,才可以造成力的分解。

其實就是慣性造成的。不管是向前還是向後,理論上核桃是應該不動的。就像我們在坐車時,我們都是不動的。而車轉彎時,我們就會感到一種力在拉扯我們。而這就是慣性力。當然,這裡有多個慣性力。由向前變為向後是慣性力1,由向後變為向前就是慣性力2。而它們就是反方向的。兩個核桃分別受到了這兩個慣性力中的一個,所以是一前一後的。。

瑪格麗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也在改變吧!駕駛的人都知道在路上勻速運動,人不會動。而當速度發生變化時,人就會動。很明顯,這是慣性力的影響。在水川米的核桃的前後運動中,速度和方向都發生了改變。而速度變化也會產生慣性力,那麼我就有理由相信是速度的慣性力影響方向的慣性力導致了核桃一前一後的運動狀態。而兩個核桃本身不是有相互靠攏的傾向嗎?所以,我認為不是兩個方向慣性力是反向的而是速度慣性力在兩個方向慣性力的中間。

好吧,六子風來,算你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