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涯覺得自己運氣很好,在路上走著走著,都能“撿到”一把斯特拉迪瓦里。

“斯特拉迪瓦里”不僅是琴的名字,也是一個義大利人的名字。此人出生於公元1644年,卒於公元1737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制琴藝術家。

他的技藝高超到,他的名字本身就成了至高無上品質的代名詞,只有卓越能形容他的琴。

他的制琴技術已然失傳,人們無法知道,他那些琴是怎麼造出來的。

如果一把琴名叫“斯特拉迪瓦里”,就說明這把琴的價格至少在一千萬美刀以上。

而且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

這種琴壞一把就少一把,其藝術價值無法估量。一般都是頂級音樂家手手相傳,尋常人碰一下都難。

流傳至今的斯特拉迪瓦里,只有約650件。

而其中一件就放在陸家歸鶴莊的露臺上。

就這麼隨隨便便放著,旁邊也沒別人。

不上去拉兩首,都對不起這麼好的運氣。

於是陳涯上去拉了兩首。

第一首是他抄過來放在《傳世二十經典》樂輯裡面的,前世那首曲子叫做《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bwv10045)》,小提琴家的試金石,也是好琴的試金石。

只有這一首才能最大限度地見證這把琴的實力,所以第一首算是熱身。

第二首則情緒化多了,是知名西班牙探戈舞曲《一步之遙》,電影《聞香識女人》《辛德勒的名單》當中均使用過。這一首他個人挺喜歡,但沒抄過來。

拉完這兩首,也就足夠了。乘興而來,興盡而去,留下高進良三人在原地不知所措。

李思清把那把小提琴取了回來,抱在手中,甚至還能感受到琴頸處殘留的體溫。

如果不是這體溫作為證明,他幾乎都要以為,剛才只是自己的一場夢。

“是誰人拉的小提琴?”李思清仰首問道。

是精靈,還是天使,還是小提琴之神,降臨在人間的一場隨性表演?

李思清很難相信,他會在陸家莊園裡聽到這種演奏,而不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或者是國家大劇院。

俞淑寧問道:“李先生,你說,剛才這人拉的是世界頂級水平,這個水平,能否夠資格像您一樣,進入紫辰殿獻禮演出?”

高進良道:“這個水平能靠音樂會養活自己嗎?”

李思清苦笑起來。

“你沒還沒有理解,我說的頂級水平,到底是什麼水平。”

沒有到李思清這個水平的人,光憑聽,很難一口氣把別人的水平說到滿格,何況高進良和俞老太太兩位是音樂上的門外漢。

他們不清楚頂級水平是什麼概念也實屬正常。

“我說的頂級水平,是前後一共100年以內,數3個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他一定在其中!”

俞老太太和高進良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訝和興奮。

俞老太太指著露臺,轉頭問成管家道:“剛才是誰在這裡?誰在這裡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