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論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葉向高緩緩閉上眼睛,面容一瞬間無比蒼老。
言官和勳貴一同反水,可見朱英龍一案證據確鑿,無法藉機攻劾信王。
他顫顫巍巍的走出來,跪倒在地道:“皇上,老臣身為內閣首輔,才具不備,治政不明,才至有宮門叩闕之事。老臣年老體衰,不勝其職,請皇上罷免臣下,追究臣失職之責。”
葉向高也是三朝老臣,他站出來將所有的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為的就是避免皇上問責百官。
內閣首輔跪地乞罪,之前勸諫皇帝的言官也陸續跪地,請求治罪。
天啟皇帝以弱冠之齡登基三載,在葉向高等老臣的輔佐下直言納諫,小心處理政務,被壓制的厲害。
這幾日更是被言官死諫,氣的胸悶難耐,何時想過這幫老臣、言官也有向自己請罪的時候。
積蓄已久的苦悶轉眼間消散,天啟皇帝冷冷看了眼葉向高,衝著魏忠賢示意。
魏忠賢連忙上前攙扶葉向高,嘴裡勸慰道:“閣老不必如此,此次混亂與閣老並無干係,皇上還要倚重閣老呢。”
葉向高聞言嘴裡發苦,他明白皇上不想放棄這個好機會,是想借機懲治文官。
他膝蓋微屈,還想懇求,但天啟皇帝已經不耐地道:“閣老是三朝重臣,朕還需閣老來輔佐,此事不必再說。”
一句話把葉向高的話堵住,葉向高沒辦法,只能顫顫巍巍站起來,嘆了口氣。
陳演看到首輔請罪,心中更加惶恐。
他和成國公勾結,趁著文官集團抵制信王得勢,才出頭煽動大臣,阻止言官死諫逼宮。本以為滿朝文武一同發力,信王絕無活路,誰成想信王竟然鬧出個百姓敲登聞鼓、告御狀的戲碼。
現在百姓喊冤,案情明朗,言官們為了名聲開始拋棄他,勳貴也為了自家子弟,反戈一擊。
他連忙跪下哭道:“皇上明鑑,此事臣有罪,只因為道聽途說,就上奏彈劾信王,如今百姓伸冤,才得知實情。至於成國公收買人證,威逼苦主,臣一概不知……臣請皇上治臣失察之罪。”
大難臨頭,陳演一方面將自己摘出來,另一方面趕緊和成國公劃清界限。
天啟皇帝冷聲道:“百官叩闕,六科封駁朕懲治朱英龍的旨意,這才鬧出這般亂子。一個不察之罪就行了嗎?”
一眾在會極門外叩闕的言官,臉紅耳赤的低下頭。
本來皇上已經下旨懲治朱英龍了,他們偏偏站出來阻止,想要藉機攻劾信王,沒想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想到這些,眾多官員又望向了朱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