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張世澤早早的在宮門口等待,見到朱由檢的馬車出來,連忙迎了上去。

一行人直接去了城西,英國公府的印刷坊正在這裡。

晚明時期商品經濟十分繁榮,社會文化發展迅速,使得大眾對於書籍的需求量大增,從而促進了印刷業的發展。

管事早早地就在巷口等待,見到馬車停了下來,連忙堆著笑臉上前迎接。

見張世澤下了馬車,管事連忙躬身道:“小的唐河清拜見小公爺。”

張世澤含笑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走到朱由檢身邊。

唐河清見小公爺這般和煦,原本掛起的心頓時落進肚子裡。

但見自家小公爺站在一個少年身邊,心中十分疑惑。

張世澤也不解釋,讓他帶路,一行人進了作坊。

“這作坊裡的人呢?”朱由檢指著空空的作坊問道。

唐清河看了旁邊的張世澤一眼,連忙道:“小人害怕有不長眼的衝撞了小公爺,所以讓他們先到外面等候。”

這種情況也不併沒有什麼,張世澤一臉見怪不怪。

“把人叫進來幹活。”朱由檢吩咐道。

這下唐清河遲疑了,小公爺若是在這裡出了事,他沒法交代。

張世澤見他不動彈,眉頭一皺,“沒聽到嗎?去把人叫進來。”

唐清河這才出去叫人。

不一會十幾個夥計進來幹活,他們得到叮囑,也不敢說話。朱由檢見旁邊列著一沓書籍,拿起來看了一下,大多是在印刷小說、戲曲故事以及各種通俗讀物。

這時候已經出現字形方正的宋體字,加上多色套印使得字跡清晰,再配上活靈活現的插圖,用明朝的線裝技術成冊,做出來的書籍質量很好。

朱由檢不由的點點頭,他今天特意來一趟,就是想看看明朝的印刷技術到底如何,現在看完全滿足自己的需求。

“你們這裡有印刷邸報嗎?”朱由檢問道。

唐河清看出來這個少年地位怕是十分尊貴,他恭恭敬敬的道:“上個月的還有幾本,小的這就取出來。”

沒一會取出來邸報,也就是一個小冊子。翻開之後第一頁背面寫著年號日期,右面則是時事新聞。

上面記載著天啟三年六月,黃河氾濫,下邳等府縣受災,直隸府縣拒不收納災民,指使災民北上京師,使得京郊外聚集了十多萬災民。

要知道這個事情,可是當地父母官違抗命令,只不過朝中有人袒護,這才大事化小,天啟皇帝只是下旨申斥一頓。

但是邸報卻將這件事披露出來,指名道姓的提到了一個知府,兩個知縣的名字,雖然沒有刻意的讚美誰指責誰,僅僅敘述事情的相關資訊,但是背後的含義大家都能夠猜測出來。

就是這些官員為了政績官位,放任災民不管的事實。

怪不得當初審問朱英龍的時候,百姓們對於官府冷漠敵視,原來官府發行的邸報不僅記錄時事,還大膽指責官府失責。京中百姓都有看邸報的習慣,成天看這些黑官府的東西,哪裡會信任官府。

“如果我要印刷一萬份邸報,你們作坊多久能夠做出來?”

唐河清想了想道:“若是按照雕版印刷,費時費力,怕是要不少時日。”

“雕版印刷?不應當使用活字印刷嗎?”朱由檢問道。

他記得現在已經有了活字印刷的技術。

唐河清苦笑道:“公子有所不知。活字印刷質量不佳,有的字型歪斜,墨色漫染,校對也不夠精確,錯字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