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身毒佛國,南部山脈高,北部平原低。其西方的天竺河最上游,距中亞地區很近,高山內的峽谷可通行人馬客商。。

天竺河下游,則是廣闊浩瀚的大沙漠,沙漠的邊緣翻過大山,又有惡水毒沼。

靠近東方的恆河,光照條件良好,這片地區氣候也溼潤,眾多人口繁衍生息。

這兩條並立平原的大河,自然條件不同,地理位置也差異極大。

北方谷地,沒有同中原長城一樣的工事,中亞伊回教和北歐基督教的入侵,給佛教文明古國留下歲月的痕跡。

天竺南方,德干高原平坦,兩側高大山脈,阻擋了中部佛國政權,是天然的地理障礙。

高止山脈東側,有寬闊的沿海平原,同樣成為割據勢力之地。

高泰雲看中的地方,實際是天竺南部山脈,此地將作為他以後的勢力基地。

易天行部三萬精騎,膘肥體壯,在恆河流域馳騁,不停擄掠各佛國莊園人口。

賀開山率蠻卒三十萬,在天竺河流域擄掠寺廟和人口,逼迫僧侶在狄亞山脈,沿著山脊築工事,谷地都修夯土的高大城牆。

待玄教騰越府穩定後,會不停從各處擄掠人口,驅俘虜民力,修建南亞永久的城堡。

天竺的平原各處,小國的領主林立,彼此之間征戰不休,驟遇強敵,被秋風掃落葉般,破鎮無數。

高泰雲要求賀開山,用最短的時間,構築南亞山脈的防守工事,完成後再調集精壯人馬進入騰越,繼續沿著怒江修箭塔。

騰越之地,雖然易守難攻,但東臨那強大的景龍部,南有孟人擁立的強大王朝,北部大理雖然不擔心,但是也時間緊迫。

段譽不久會登位,以此人的手段,高氏會被分割勢力,說不定迫離天南。

高泰雲太明白,一個蠻荒小國的國主,能在後世史書被大寫特書,必定能力手腕具備。

騰越府唯一的出路,是趁著南亞小國戰亂,擄掠人口入天南,做好築城防守的準備。

玄教隨商隊而行,不停傳回資訊,收穫喜人,不少南亞寺廟的財物多,堆積得比山丘還高,令人瞠目結舌。

身毒各大國雖然在城池內,也多有察覺人口丟失嚴重,只是蠻騎來回如風,行蹤不定,很難知道那些人在哪裡。

高泰雲的騎兵戰術不出奇,無非是聚散離合,只不過他的偵騎放的太遠,兩百里外的風吹草動,都會驚動賀開山和易天行。

賀開山率八萬蠻騎,一路北上西行,他只留下一萬騎兵在看守俘虜築城,另外一萬騎兵四處出擊,擄掠財物,督促那些僧侶在南亞山區築城修堡。

進入身毒國的商隊,沿途以物換物,尋充足的馬匹駱駝,託運物資。

物資太多了,特別是賀開山部,其讓天竺俘虜假扮中亞教派,四處攻打寺廟,有座寺廟的財物太多,居然讓他商隊兩萬匹駝馬,不停運送了三天。

訊息傳到高泰雲手中時,已經是十一月了,此時他正行在太行山。

順路捎信給宇文胄,告知蜀地設壇廣都火井,誇讚其妹宇文玥治家有方。

邵氏商隊已經同宇文玥合作,共同成立了蜀西商隊,遠去青唐和回鶻,販賣杏花村酒。

金秋的太行山,依然蒼翠欲滴。遠看山勢崔嵬,絕壁千仞,太初壇聳立在峭壁之巔。

他蹚過桑頭河,爬上南巖山的半山腰,仰望峽谷對岸,隱約看到懸崖絕壁上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