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九回 崖雲幻蒼墜伽藍(第1/2頁)
章節報錯
洛陽白馬寺內,左廂精舍,五位僧人同大理國太子品茶,在討論佛法。近日,段和譽感覺內氣鼓盪,他的六門異術已有精進。八歲那年,妙澄大師授他佛門妙法,段和譽已修得內力。近日又得雲門三法神僧指點,受益匪淺。
“資聖寺明心師兄傳訊,老衲等需聯袂回山,如今六鉉大師正閉關苦修,段居士不知何往?”雲門宗高僧明智大師問道。
月初,明通大師、明虛大師、明智大師三人在陝州,夜入朝陽峰。正準備擊殺凌雲子,被高手暗中逼回洛陽,三僧在洛陽療傷數日,前兩天才見好轉。
三人吃了個悶虧,可惜天黑不知敵人是誰,對方功力奇絕,只知是道門中人。
“多謝雪竇山六位大師援手,天南大理國感恩不盡,必定繼續廣修佛寺,以佛法度化蠻夷!目前我準備留在白馬寺內,守護恩師出關!”段和譽站起身,俯身行禮。
“六鉉師兄習法天台宗,是佛門正宗,你是他傳人,前來中原,我等佛門弟子自當庇佑。”明虛大師含笑回禮。
“南無阿彌陀福!今日就此別過,段居士如有需要,可傳訊資聖寺,雲門宗弟子自會相助!”三僧直接起身,欲要出行。
段和譽也是低頭稱謝,他雄心勃勃進入中原,天地利人和皆備,若非那凌雲子提前離開,在京西南路就能擊斃此獠。可惜師傅六鉉要閉關月餘,需要他在洛陽等待師傅,否則已經尾隨玄門東行。
登州的根餘山裡,古樹參天,人煙罕至,野獸出沒,羽族棲居,虎吼狼嚎。
高泰雲率領近兩百名弟子,在山裡披荊斬棘,不斷深入林中,朝著最高峰而去。
這山脈地處東海,唐時名昆嵛山,上古堯舜時曰暘谷,堯命羲仲居隅夷,為觀日出之地。春秋時,昆嵛山成為方士聖地,名揚四海。
終於行得半日,來到密林深處最高峰下。但見這主峰南麓,有一處倒塌的古廟,留有殿柱殘基。地上落有門匾,書“無染”二字。看那梁椽橫掛,四匝斷柱,就知道當年這寺盛景。
高泰雲見此處松蔓深邃,附近崖奇谷幽,聞松濤如大川激滄海之聲,頓覺是極處頂峭虛危之宿,可以放心在此開分壇。
遂下令弟子們,十人為伴,開始熟悉山林,搜峰尋洞,捕殺獵物,儲備食物。眾位弟子看到此處,景色幽靜,如同遠離塵世的修仙之處,也是興高采烈,在密林四處活動。
高泰雲吩咐二弟子穆虎城,即刻帶十名弟子下山,去登州府衙的蓬萊縣城,給洛陽的二哥高泰運、恩師邵伯溫、瓷酒鉅商呂氏、皇帝趙佶和義兄宗澤各傳信一封,言已到登州蓬萊仙境昆嵛山。
又尋棲霞縣令陳宗聖登記,張榜招募牟平、文登、蓬萊和棲霞等縣的匠作勞力,在蓬萊縣多購置糧食和鹽釜雜物,物品人力陸續集在山下清泉村。
昆嵛山裡,近日多處有伐木採石之聲,主峰南麓人聲鼎沸。各處山谷底和懸崖上,不時呼號此起彼伏。很多弟子年紀小,都是十二三歲的少年,在山裡如同脫韁野馬,追兔摸魚,驅虎逐狼,熱鬧非凡。
高泰雲看著這一切,感覺數十日來,東躲西藏,終於有了落腳之處。他中原遇敵,逃向這東海仙山,實在是因為,昆嵛山縱橫百餘里,百峰相連,山高路遠。
北宋此時,登州只設四縣,人口不到二十萬。這裡密林百餘里,很多的山峰幽靜縹緲,林裡溪流山泉水質極佳,是修習金丹聖地。
昆嵛山各峰,視野開闊,巖險峽深。密林裡,到處隱沒著天然的石洞,多達數百處。既躲開佛門層出不盡的追殺,又能在此設壇修習玄功。
高泰雲繞過無染寺後,登上昆嵛山最高主峰,此峰高達數千尺,是後世的泰礴頂,他取劍刻字山壁“虛緲峰”。在這峰頂上,尋得處斗大泉眼,讓兩個弟子圍石,鑿成一口井,溢位的井水沿峰間山石而下。此泉甘甜冰澈,讓人毛孔舒爽地張開,沁人內腑。
看著虛渺峰下,雲海裡隱現百餘座山峰,白霧繞著險峰峭壁,靈謐秀奇,神清氣爽,果然是渾然天成的人間仙府。
下得峰來,見那山戀聳翠,有些高峰直插雲霄,多處深谷瀑布飛流,潭水深幽,野魚鱗鱗。
天南玄門從今而後,就會紮根東海昆嵛山,在這掩藏暮鼓晨鐘,也對中原隱藏了刀光劍影,靜待風雲變幻。
高泰雲決定,以後在虛渺峰修習玄功,無染寺之處就建成虛渺宮,成為玄門的東海分壇,讓弟子們多討教那兩個和尚功夫。
山崖旁,雙眼失明的智初和智清,正在玄門弟子的攙扶下,上了山來。這兩個曹洞宗高手,自然不知道高泰雲內心,正在覬覦他們佛家洞曹宗功法。
實在是他們那雲門龍爪手,讓高泰雲覺得威力驚人。高泰雲吩咐弟子,務必服侍好他們,把兩個去除戾氣的高僧,以後當做師傅一樣。
北方金國南下,四處搜刮工匠釋道儒商,玄寂大師一脈親傳弟子,被擄掠去北地居多,唯獨昆嵛山虛渺宮未被波及,這兩名洞曹宗高僧倖免。二十七年後靖康之變時,玄門派弟子護送智初和智清南下。在東南沿海的武夷山,洞曹分支弘揚佛法,玄門實在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