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光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國企,專門從事拆遷中的動遷工作。

那段時期,很多國企都經營不善,進行了改制。再加上當時拆遷工作鬧出了很多負面新聞,濱南市政府也想把這塊工作從體制內剝離出來。因此,一直在傳說這家企業也要進行改制。

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一輩子的工人階級,那可是統治階級,一旦改制,就成了資本家手下的打工仔,所以大家在情感上受不了,於是就有人挑頭上訪,弄得政府壓力也很大,這個改制工作前前後後就拖了好幾年。

但改制那是大趨勢,是歷史的潮流,誰也抵擋不住。

當時政府的深改辦還派人多次同當時的業務負責人唐友光接觸,希望他能牽個頭,把這個企業接下來。

這唐友光也不傻,他心裡清楚的很。這個企業是一個嚴重虧損的企業,而且揹著幾個億的債務。再者,企業業條單一,每年所有的收入就是那麼點拆遷工作經費,1000萬都不到,同時企業職工基數龐大,帳上領工資的上千人。

後來,姍姍來了。她成了唐友光的幫手,聽說,是她極力支援唐友光接下這個企業。但她叫唐友光同政府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業務可以接,但先要解決人員的問題,最多隻能接納50名職工。

這個訊息一傳出,整個企業就炸了鍋,那就是意味著絕大我數要成為下崗工人了。

這次上訪就更厲害了,每天幾百人去,有時候還搞靜坐,遊行等。

工作就全部停滯了。

這可把當時分管徵拆工作的副市長給急壞了,迎賓大道做為市裡的重點工程,徵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這突然給停了,那還不得出大事。

最後一權衡,就搞了個妥協的方案。

企業在改制前先搞個過度方案,只留50人上班,這些人的工資由企業負責,其他不上班的人就發80%的工資,由財政負責,企業經營管理暫時由唐友光接管,企業的所有權還在政府這邊。

這個事也算是暫時平息了,保證了迎賓大道的徵拆工作持續推進。

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那些不上班的人雖說暫時有工資領,但長久不幹活還有工資拿這種好事是不可能的。先前不願意當資本家的打工仔的那些人,現在比較一下,當打工仔還有條活路,畢竟大多數人都要生活呀。

於是大家又為能不能留在這50人的隊伍裡而各顯身手了。

企業改成了友光公司,名義上是董事長,其實大家都知道,周姍姍才是公司裡說話算數的那個人。

所以,這人的去留主要是姍姍說了算。

當時企業里人數最多的就是行動隊,有500多人。行動隊職責單一,工作量又少,主要就是針對釘子戶,關鍵時刻實施強拆的一幫人。且拆遷所有的負面新聞都是由這支行動隊製造的,所以這個行動隊的隊員肯定是全部都不能留的。

而虎哥他們三個就是這支隊伍裡的成員,當時虎哥就是隊長,刀子及星子是隊伍裡的兩員猛將。他們三個人在隊伍解散的時候被留了下來,當然原因不是工作需要,而是三個人都長得比較威猛,老闆娘在生活上有需要,過才得下留下來。

開始一段時間,這哥仨還覺得挺爽。說實話,這老闆娘不但年輕,還特別性感漂亮,又會玩。但時間一長,哥仨就受不了了。這老闆娘,不但對工作質量指標有要求,對工作的數量指標要求也挺高,經常哥仨同時上,也滿足不了她的需求。

還好,這時公司裡招進了一名新員工,這哥仨把他推薦給周姍姍,他們才得以解脫。

這名新員工就是馬陽。

而這哥仨發現馬陽有這方面的天賦也純屬意外。

剛到公司不久,這馬陽就到公司附近一家水匯玩,那天他點了特殊服務。服務收費明碼標價,後來買單時發生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