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武舉”錄取的榜文,就張貼了出來。

從第十一名,到第五十名,都詳細地標註了名次、姓名、籍貫等。

而前十名,依舊只有姓名和籍貫,沒有標名次,只是特例賜予“天子門生”稱號。

郭默沒有去看這張榜,也沒打探任何關於名單的訊息。

在內心中,他想將這份“神秘”,保持到最後。

今日,於“五鳳樓”前,角逐“武舉”三鼎甲。

官家將帶領文武百官,出現在“五鳳樓”上,並允許百姓可以到場觀看。

這訊息一經傳出,本是巳時才開始的比試,提前兩個時辰,就已經是人山人海。

臘月的天氣,哈口氣出去,都能看到一團白霧,在寒風中眾人,依舊樂此不疲。

今日比武,是“武舉”最後的角逐,允許個人自帶順手的武器和馬匹,以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不過要提前接受查驗和登記。

郭默和陸冠英兩人,都進入了前十名。

郭默的入選,理所應當,他跟眾人的差距太大了,完全是在降維打擊。

陸冠英,馬戰沒得說,馬快槍急,“楊家槍法”日漸純熟,且內力修為在這些人面前,也算是高手。

策論,更是沾了郭默的光,“武穆遺書”,一直就是他們在“育英堂”學習兵策的教材之一。

弓箭只能算是中等,估計是另外兩項的突出表現,給整體提升了位次。

因為今日不用出城,“武舉”比試巳時才開始,提前半個時辰到場登記就行。

二人不用趕時間,慢悠悠吃了早飯,又跟陸乘風和南希仁閒聊了幾句。

最後的決賽,陸乘風和南希仁,還是決定到現場去觀看。

辰時一刻,四人就騎上馬,朝五鳳樓而去。

想到會有人來現場觀看,卻沒想到來的人會這麼多。

幸虧他們四個,兩人有參賽的證明,另外兩人,直接就是負責維持治安的“皇城司”中人。

即便如此,還是費了一番功夫,才進到內場。

陸乘風和南希仁,只能在警戒線外看著。

郭默和陸冠英,驗明正身之後,被帶到候場區。

進入今日考核的,只剩下十人。

每人都安排一個獨立的休息區,能夠坐著喝水休息,居然還有些瓜果擺放著。

人數少了,又離得不遠,郭默就忍不住去打量另外的幾位。

看樣子,除了他和陸冠英,剩下的人,貌似大多都來自於軍中。

看來民間之人,對於兵策和馬戰,熟練的還不是很多啊,跟軍中戰將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因為軍中之人,參賽的要求嚴格一些,都限定在三十歲之下,所以在場的都是年輕人。

只有一個人,郭默有些印象,就是在第三輪,輪空直接晉級那位。

看著他滿臉的滄桑感,尤其是那道傷疤,讓郭默都懷疑,修改年齡的優良傳統,難道從這個年代就開始了嗎?

另外幾人,五大三粗的莽漢勉強佔了一半,看來更多的人,都是胸有韜略之輩。

巳時正,主考官公佈了今日比試的規則。

“五鳳樓”前,可同時進行三場比試,每人領取一個號牌,從一到十。比試共分兩輪。

第一輪:

抽到一、二、三號的人先上場,分別佔據三個場地,其他人隨意上場選擇對手。

每場比試,以兩刻鐘為限,限定時間內勝者為勝,敗者為敗,打和者該場比試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