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桃源縣。

春秋戰國時期,地屬楚國洞庭郡;秦朝時,屬黔中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縣名均為沅南。

隋唐、五代則為武陵,本朝太祖,析武陵,始設桃源。

大年三十,除夕之夜。

“一年將近夜,萬里未歸人。”

“默哥哥,咱們出去走走吧,看看這裡的人,都是怎麼過年的。”

可惜,這裡主要是苗族和土家族居住的地方,這個年代對於除夕還沒有太強的概念。

這流落在異鄉的二人,正是郭默和黃蓉。

離開“羅氏鬼國”一個多月了,他們快馬趕到了大理,甚至也拜訪了傳說中的天龍寺,卻沒有見到“南帝”段智興。

而大理現在的皇帝卻是一個叫段智祥的,這是“南帝”段智興的次子,就是被後世稱為“大理神宗”那位。

而“南帝”段智興,連同他的四大弟子“漁、樵、耕、讀”四人,已經從人們的視野裡消失了好幾年,無人知道其去向。

最後,郭默、黃蓉二人,不惜夜探大理皇宮,見到了這位大理皇帝。

段智祥,在歷史上,也算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在位三十三年,期間廣納賢才,發展農業,治國有方。《南詔野史》稱:“舉賢育才,時和年豐,稱治國焉。”

大理的皇帝,一向保持了“武林門派”的作風,每一代國君,都自稱為“天南段家”掌門人。

見到兩人夜闖皇宮,也沒有太多的驚訝,喝退了眾人,請進御書房,以禮相待。

“不知二位,深更半夜,入我大理皇宮所為何事?如果有用到‘天南段家’的,段某一定鼎力相助。”

段智祥很是客氣,即便他從二人的身上,感受到強大的壓力,那是他在父親身上才感受到了。

畢竟段智祥本人,也從小習武,十二歲以前,幾乎就住在天龍寺裡。後來還是“南帝”段智興太過痴迷武學和佛法。

而大世子段智廉,從小就身體不太好,眾大臣才商議,把這二世子段智祥也接出天龍寺,以備不測。

果然,大世子段智廉,在“南帝”段智興出家之後,在位僅僅四年,就一命嗚呼。

而段智廉無子,眾人才擁護二世子段智祥繼位。

見到段智祥發問,二人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黃蓉上前答話道。

“大宋之民,見過大理皇帝陛下。我們來自東海‘桃花島’,家父乃‘東邪’黃藥師,跟令尊齊名,想來陛下應該知曉。”

“此次前來,受家父所託,有一事要面見‘南帝’段伯父,只是在坊間聽聞伯父已‘避位為僧’,所以特來皇宮求證,並懇請陛下相告段伯父去向。”

黃蓉說得很是誠懇,也沒有半句虛言。

段智祥聽了一皺眉,父親名列江湖“五絕”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其中,跟“中神通”王重陽、“北丐”洪七公,可以說交情莫逆,跟“東邪”黃藥師的關係也算是不錯。

yqxsw“ yqxsw

只是父親執意“避位為僧”之時,“中神通”王重陽已歿,“北丐”洪七公,正是在現場見證父親出家之人。

父親出家之時說得明白,從此放下紅塵,潛心研究佛法、武學,不再過問朝堂和江湖中事。

“北丐”洪七公,也是因此才千里迢迢趕來,“送”好友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