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1/6頁)
章節報錯
郭仲元,被稱為大金國最後的名帥,“南渡後最稱名將”。
郭仲元出身底層,效力金國朝廷,當在野狐嶺之戰後。
作為一個漢人,郭仲元雖然效力金朝,被賜姓完顏,且也曾與宋交戰,但就其所作所為而言,仍不失為當世英雄!
郭仲元的“花帽軍”有三萬人,多來自河北,深服其能、作戰勇敢。
然而,金宣宗忌憚郭仲元的影響力,將他調到蔡州擔任鎮南軍節度使,離開了其勢力根深蒂固的山東、淮北之地。
郭仲元卻不願繼續與大宋作戰,在鎮南軍節度使任上消極怠工,毫無作為。
郭仲元既是戰略大師,又是戰術名家。
雖屢遭猜忌,而不改本心。
強如木華黎、三木合拔都,亦是其手下敗將。
郭默聽到對方自報家門,自稱“完顏仲元”,就一語道破了他的底細,並瞬間在自己的大腦裡,將對方的生平事蹟過了一遍。
可惜了,這是個對金國極其忠貞的帥才。
“你認識老夫?”
郭仲元見對方說出了自己的本名,而且看他打量自己的神情,分明是對自己極其熟悉之人,並不是僅僅聞名而已。
“哈哈,大名鼎鼎的‘花帽軍’統帥,在下又怎麼能不知道呢?”
郭默故意提及他的“花帽軍”,意圖勾起他對金廷的“憤恨”,可惜郭默還是失望了。
“那都是陳年舊事了,足下斬殺我麾下幾十名軍士,總得讓老夫知道是何人所為吧?”
郭默對對方起了“愛才”之心,殊不知郭仲元看到郭默面對兩千騎軍,身陷重圍依然面不改色、侃侃而談,也生出招攬之心。
郭仲元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也許是因為自己出身底層,因此對軍中真正有能力的將士,格外的關注和栽培。
一生為金國培養、提拔了很多得力干將,沒想到他這樣的行為,反倒讓金國統治者對他更加忌憚。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說法始終是相互的,漢人不信任異族,在異族眼裡,漢人又何嘗不也是異族?
“哈哈,還真巧了,老將軍姓郭,在下也姓郭。真要算起來,說不定五百年前或許還是一家子的。不過現在嘛,您已經貴為‘完顏’家族之人了。”
郭默繼續“嘲諷”道,就差直接罵對方“數典忘祖”了。
“在下姓郭,單名一個默字,見過郭老將軍。”
郭默還是認真地報了自己的姓名,甚至在馬上施了一禮,口中卻始終稱呼現在的完顏仲元為“郭老將軍”。
“郭默?你是大宋‘敦武軍’都統制、‘提點皇城司’,卸任的‘兵部侍郎’,武狀元郭默?”
聽到郭默自報家門,郭仲元也不禁有些驚奇,只想著對面的年輕人,可能是一個有才之人,沒想到卻是大宋最近兩年來,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可以說,完全是因為郭默的出現,大宋才掀起了尚武之風,才出現了“敦武軍”、“忠順軍”、“靖難軍”這樣的三支勁旅。
才讓金國這百十年來,首次在大宋面前“兵敗失土”,連丟鄧、唐二州。
甚至在如今這種大局勢下,金國不僅無法追究,還忍氣吞聲地免除了大宋的“歲賦”。
“郭左耳”的名聲,響徹大江南北,甚至在南陽一帶,能夠達到讓“小兒止啼”的地步。
在大金國,但凡有些血性的軍將,無不想在戰場上遇到郭默,然後戰而勝之,一雪金軍的前恥。
好在郭仲元不是一般人,也早過了好勇鬥狠的年齡,骨子裡還是一個漢人。
聽到對面的是郭默,除了略微的震驚,居然還有一絲莫名的欣賞。
“在老將軍面前,郭默這點兒名聲哪裡敢拿出來炫耀?此次金國之行,郭某完全是為了辦理一件私事,不想卻驚動了郭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