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莫須沒有(第1/5頁)
章節報錯
禮部尚書程珌,最近半年成了大忙人,連在朝堂上說話的聲音,都顯得格外的響亮。
這個時候的禮部,擔負著外交的職責,老程珌整日周旋在蒙古、西夏、金國的使臣之間。
今日蒙古使臣過來要求聯宋抗金,老程珌以“戰馬”不足為由,提出“用糧食換戰馬”,大宋一旦練出有戰力的騎軍,馬上就大規模對金宣戰。
並告訴蒙古使臣,您沒看到我們在兩湖之地,“艱難”地阻擊著金國騎兵的騷擾嗎?
實際上,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郭默率領的“敦武軍”,只算在兩湖之地的兵力,已經突破了兩萬。
只是騎兵數量增加過快,如今的“敦武軍”,只能勉勉強強一人一馬。
最初進犯兩湖的五千金國騎兵,已經全部被拿下。
就連重新在鄧州集結的一萬兩千金兵,四千騎兵、八千步兵,也被郭默的“敦武軍”和孟宗政的“忠順軍”,聯手全殲。
郭默依然保持著,自己良好的作戰風格。
完好的戰馬收歸己用,輕傷的戰馬,醫好之後賞賜給陣亡烈士家屬,重傷不治的或者死馬,直接殺了吃肉。
對待金兵,也是一如慣例,俘虜被押往大宋後方,現在都敢直接“賣給”那些需要勞力的州府了。
死的更好辦,直接就地掩埋,割下左耳,送往臨安報功。
有好事者,在背後都稱呼郭默為“郭左耳”。
在宋金交界的金國境內,郭默的名字,如今都有“小兒止啼”的功效。
“敦武軍”郭靖所部,更是在鄧州丐幫分舵的配合下,趁著鄧州防備空虛,一舉拿下了整個鄧州。
而孟宗政的“忠順軍”,也趁機拿下東邊的湖陽、泌陽等唐州大部。一時之間,金國朝野上下震動,紛紛要求南下滅宋。
此時的金國,二十萬主力軍隊,已經深陷在,西北的蒙古對西夏的戰場,無力南征。
只好接二連三地派遣使者,前往臨安去“興師問罪”。
金國的使者,現在是老程珌最歡迎的人,就喜歡跟他們聊聊金國的風土人情,那是大宋當年的什麼、什麼地方......
最後,惹惱了金國使節,要求務必嚴懲“敦武軍”都統郭默。
並命令大宋,儘快歸還宋軍佔領的鄧州和唐州,否則金國將終止對大宋的戰馬貿易。
老程珌一聽,“誠惶誠恐”地說了一番話。
“上國尊使,咱們那位郭默都統,脾氣不太好,一不小心就喜歡割人的耳朵,還只喜歡左耳。”
“至於戰馬,“敦武軍”的戰馬,一半都是從金軍那裡搶來了。聽說貴國在淮西還有個馬場?這個訊息,老夫是不是要提醒一下郭都統呢?”
“強盜、蠻夷......你們的禮義廉恥呢?”
金國使節一氣之下,離開臨安,迴歸金國,並揚言讓等著金國的鐵騎吧!
誰知道,過了一個月,金國的鐵騎沒等來,卻又來了一波規格更高的使團。
上來就宣讀了金國國主的聖旨,減免了大宋一半的“歲賦”,前提是大宋要無償提供五十萬擔大米。
老程珌,又拿出“戰馬梗”來應對。
扯來扯去,雙方竟然不再談論,鄧州和唐州的歸屬問題。
半個月後,大宋也堂而皇之地,向鄧州和唐州派遣了州知府。
史彌遠一系,擔心戰事變動,身為吏部尚書的薛極也敝帚自珍。
最後,官家只好“勉為其難”地,派自己信得過的人,去那“危險”的地方任職了。
同時,命令“敦武軍”駐守鄧州,而“忠順軍”駐守唐州,互為犄角之勢。
而鄧州、唐州兩地的民政,暫由“敦武軍”監軍趙汝述,全權處理。
原來,三月份的時候,刑部尚書趙汝述奉命前去兩湖勞軍,誰知道他那十八歲的寶貝兒子,竟然也參加了“敦武軍”。
一個月後,官家就收到了趙汝述的來信,還是他的大兒子,刑部員外郎趙成憲親自送進皇宮的。
說自己“愛子心切”,不忍心讓兒子獨自留在軍中,自己也要留在那邊照顧他,云云。
最後,官家也“無奈”地預設了趙汝述這種“愛子”行為,保留了他刑部尚書的位置,還給加了一個“敦武軍”監軍的頭銜。
同時,大出風頭的郭默,這次又被人彈劾了,理由是“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