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燕王殿下,你......」

郭默慢條斯理的話,驚得金國來使再次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的大宋燕王。

沒錯,大金國出使洛陽燕王府的人,正是耶律楚材。

在真實的歷史中,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是遼朝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金朝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

在金仕至左右司員外郎,蒙古軍攻佔金中都時,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為臣,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擔任中書令十四年之久。

耶律楚材,提出以儒家治國之道,並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乃馬真後稱制時,耶律楚材遭到排擠,漸失信任,他因此抑鬱而死。後贈經國議制寅亮佐運功臣、太師、上柱國,追封廣寧王,諡號「文正」。

一個從大金國半路歸降之人,能在關係錯綜複雜的蒙古帝國取得這樣的政績和殊榮,此人無疑算是當時的異數。

沒想到,在這個時空裡,大金國的朝廷提前退到了汴梁,耶律楚材也隨之跟了過來,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晉卿啊,你是一個有遠大抱負之人,無論從軍從政,還是律法術數,甚至曆法文學,諸法皆通,可謂難得的全才。」

「本王知道,一個許州知州還是小了,不過你初來乍到,本王也不好貿然將你放到高位,就在許州知州的位置上,先把這次天災扛過去。」

「一年半載之後,或許會有更大的舞臺等著你,就再掛一個燕王府「記室參軍」的名頭吧,有些事情操作起來也方便一些。」

郭默沒有理會耶律楚材的驚訝和疑問,自顧自地在那裡說著,旁邊的趙汝述和老程珌也傻眼了。

還能這麼操作?

殿下今日不是魔怔了吧?

「那個......殿下,耶律使者是大金國派來求助的使者,不是咱們大宋的官員。」

趙汝述眼望著郭默,好心地提醒道。

「哎,趙長史,你的眼光不能這樣的死板,現在是大宋、大金、西夏、蒙古等諸國並立,說不定再過些年,華夏就重歸一統了。」

「我們都要在心理上做好萬全的準備,要不然就會被歷史給淘汰掉的。」

「程尚書,方才本王所說那幾個條件,你以大宋禮部和燕王府的雙重名義,向金國的完顏守緒提出交涉。」

「如果他同意這麼做,你們就馬上著手安排許州的官員組織搭建,並讓嶽翱親自率領兩萬「岳家軍」駐紮過去。」

「如果完顏守緒不同意,也沒有關係,咱們就費點兒事,再等兩個月,或許還能把籌碼再增加一些。」

說這些話的時候,完全就沒避著耶律楚材,讓這位滿腹韜略之人,竟找不出一言來為自己辯駁,眼睜睜看著老程珌出去辦事了。

「燕王殿下,你要強留在下嗎?」

對於郭默這樣粗暴的舉措,耶律楚材一時難以適應,但是卻也不願意束手待斃。

「晉卿何出此言?你來出使,所求之事無非是解決金國目前的困境,面對饑荒,糧食不足吧?」

「那隻能買糧,或者遣散民眾了吧?現在你們汴梁的糧價漲到了多少?解決這些饑民的溫飽問題,需要付出多少糧食?」

「本王不知道,大金國是不是有那麼多錢來購買糧食,就算是有錢,完顏守緒又願不願意拿來購糧濟民?」

「我這四州府之地,同樣也遭了旱災,雖然提前做了些措施,最多也只是能自保而已。」

「你若是本王,你願意讓幾十萬饑民直接衝擊這四州之地嗎?所

以要一個許州,也只不過是為了給大金國的饑民一個安身之所罷了。」

「即便是本王接收了這些饑民,但金國的軍隊呢?總不能也過來吧?因此,本王才願意再送金國三十萬石糧食。」

「用三十萬石糧食換晉卿過來,我相信你們的國主會願意的。至於晉卿的自由,沒有人限制你,腿長在你腳上你完全可以來去自如。」

「只不過,本王建議你先在河南府和汝州,走一走看一看,以便於今後在許州更好地開展當地的政務。」

好嘛,這還是一副將對方吃的死死的樣子。

「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