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義,那後來呢?」

見杜義說得神采飛揚,屋裡的幾個人,都不忍心打斷他,直到他自己說的口乾舌燥了,才停了下來。

「後來啊,雙方就各自罷兵了,雖然投入的將士並不算太多,但是慘烈的戰鬥場面卻同樣的震撼。」

「據說最終的結果,蒙古鐵騎活下來的只有六百七十人,還包括兩百多輕重傷員。而燕王的護衛軍,也戰死的五百多名勇士。」

在同等的人數下,五百多人的戰死,換了對方兩千三百多條性命,絕對是震撼級的表現。

「貼木哥,直接帶軍龜縮排了瓜州城,這又過去十多天了,雙方竟然相安無事。」

說到最後,杜義竟然有些惋惜。

畢竟,他是地道的西夏人,雖然不是党項族,但世代居住在中興府裡,到他這一輩子已經傳了二十代了。

據說,他的遠祖也是來自於中原,還是隋末曾經的一路反王。

兵敗遭難,尚在襁褓中的西夏杜家先祖,被幾名忠心的護衛,一路護持到了西夏。

當然,那時候還沒有西夏的影子,也沒有中興府,而是叫做靈州。

「沒想到,燕王麾下的軍隊,戰力恐怖如斯啊,希望只是燕王護衛軍如此,如果連三萬「敦武軍」也同樣的悍勇,恐怕也非大夏的幸事啊。」

「禿鷹」尉遲軒聽完,悠悠地說道。

「大師兄,那太上皇交代我們的事情該怎麼辦?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那件事?」

一旁的「開碑掌」雷德聽到大師兄這樣說,忍不住出言問道。

西夏的太上皇李遵頊,讓他們到中興府後,先查明李德旺的死因。

如果真是新皇李睍所為,他們就要拿出太上皇的印信和詔書,通告西夏文武官員,立「銀城公主」為女皇,而罷黜新皇李睍的帝位。

至於到底會有多少人響應他們,或是說有沒有效果,那就不是他們要考慮的。

現在看來,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銀城公主」在宋軍的護持下,是有絕對的力量,能取得西夏國控制權的。

只是,尉遲軒真的要那樣做嗎?

首先,李德旺的死因,至今還是一個謎,人都死了一個多月了,相信也不會沒有人在追查。

既然到現在依舊毫無音信,尉遲軒不覺得憑他們幾個,就能在較短的時間裡,把事情的真相查明白。

如果,就這一件事都要查上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尉遲軒不知道那樣做還有沒有意義?

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西夏國還能夠撐多久。

其次,太上皇要立「銀城公主」為女帝,到底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還是一時腦熱,怒於自己兒子的慘死,就什麼也不管不顧了?

「銀城公主」遲早是要嫁人的,如果不是中興府內的變亂,不是蒙古人的入侵,「銀城公主」恐怕早已安坐在洛陽城的燕王府了。

如果,「銀城公主」成了女帝,那她跟大宋燕王的婚事又該怎麼辦?

難道,太上皇送出了一個銀州還不算完,他還想要將整個大夏國,都要透過「銀城公主」的手,送到大宋手裡嗎?

「禿鷹」尉遲軒內心有些糾結。

當時在臨安,他沒來得及問明白太上皇,甚至也沒有深入地跟慕容秋荻溝通一下,就匆匆忙忙地上路了。

這些事情,還是到了中興府,冷靜下來之後他才想到的。

當然,尉遲軒也明白,除非西夏能夠自己強大起來,完全具有戰勝蒙古人的力量,否則被滅國也只是遲早的事情,不過是不確定滅亡在誰的手裡罷了。

可是,無論是新皇李睍,

還是「銀城公主」,貌似都沒有這個能力和實力吧?

「大師兄,我知道你會有些糾結,可是你別忘了,我們師兄弟能留在「一品堂」那麼多年,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正在思索中的尉遲軒,突然被「開碑掌」雷德的一句話,打斷了思路。

是啊,自己師兄妹三人,又不是西夏的人,他們出自於西域的天山,這幾十年待在「一品堂」裡,又不是真正為西夏在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