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我號青蓮(第1/7頁)
章節報錯
「馬道長,這裡是?」
看到「劉蔣村」的名字,郭默似乎在哪裡聽到過,卻一時想不起來。
「這是我師當年發跡之地,也是埋骨之所。傳聞當年我師在此「遇仙」,習得上乘武學,其實不過是有了一番奇遇罷了。」
二人繼續往裡走,已經是二更時分,村民們早都已經睡下,偶爾能聽到三兩聲犬吠的聲音。
山村不大,所有住戶都集中在兩座山丘之上,而重陽真人埋骨處,卻在山村另一側的「成道宮」。
重陽是為道號,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後,改名嚞,字知明,號重陽子,咸陽人。
祖上殷實,為當地富甲一方的豪族,得益於此,王重陽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
二十歲時,他便修進士課業。
「自稚不群,既長,美鬚眉,軀幹雄偉,志個儻,不拘小節。」
金太宗天會十一年,王重陽參加了貢舉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得到一個小官職,沒多久就被罷免。
王重陽轉身又去參加武舉考試,以武狀元的身份當起了甘河鎮酒監,鬱悶的他自稱「王害風」,整日瘋瘋癲癲,胡言亂語,仕途之路就這樣走到盡頭。
相傳,王重陽四十八歲的一天,突然長嘆一聲。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予猶碌碌如此,不亦愚乎!」
一聲嘆息後不久,他的人生出現了大翻轉,從而走上了修真悟道的道路。
王重陽在甘河鎮集市上巧遇兩人,他們蓬頭散發,舉止異常,身披氈衣,一看就是住山之人。
王重陽遂一路留意觀察,逮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他便向他們恭敬行禮。此二人見狀,並沒有馬上反應。
其中一人反倒是端詳了他好一會兒,隨後緩緩地吐了一句,「此子可教」,便傳了他幾句內丹修煉的口訣。
這便是,「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
第二年中秋,王重陽竟再次遇見此二人。
這一回,王重陽二話沒說,趕忙上前叩拜。
二人遂再傳五篇秘語,並囑咐他「讀畢焚之」,說天機不可洩露。
這些當然只是郭默聽來的傳說,當著人家弟子的面,郭默也不好來求證,也許只是一種為掩蓋事實真相的說辭罷了。
前邊就是「成道宮」,二人沒走正門,順著東牆繞到殿後,卻是一個與「成道宮」相連的小院。
「成道宮」金碧輝煌,這個小院子卻相當不起眼。
整個院落都是用青石砌成,靜靜地立在那裡,門上卻落了鎖。
馬鈺從袍袖之中取出一把鑰匙,將院門上的銅鎖開啟。
「吱呀呀——」
開門的聲響,在寂靜的山村裡,顯得格外的清脆。
「默兒,且隨我來——」
馬鈺先行進入小院,小院不大,院子的四個角落,分別種著一株海棠樹。
不禁讓郭默又想起了,「我將來要使四海教風為一家」的傳說。
不過,那個傳說是在古墓裡的,不想在這裡也能遇到。
正中央有三間青瓦房,馬鈺徑直走了過去,似乎對這裡很是熟悉。
開門進去,「丹陽子」點亮了屋中的蠟燭。
郭默這才看到,正中央的屋裡,掛著一副人像畫,看畫面的大小,應當是等同人身畫的。
此人一身藏青色道袍,修長的身材,面如冠玉,竹簪別頂。
看年齡大約四十歲左右,三綹鬚髯飄散前胸,條條透風、根根露肉。
好一副仙風道骨,即便面對的只是畫像,郭默都不禁生出(親近之感。
馬鈺進門之後,先是朝著正中間的畫像拜了拜。
「默兒,此畫像就是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