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請君自裁(第1/7頁)
章節報錯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峻拔秀麗,如錦繡畫屏、聳立在長安西南,位於秦嶺山脈中段,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
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
據悉王重陽系咸陽大魏村人,早年習儒,後於終南山下劉蔣村隱居,自稱遇仙得道,創宗立派,號為“全真”。
收“丹陽子”馬鈺等七人為徒,是為“全真七子”。
王重陽死後,歸葬於劉蔣村“成道宮”,馬鈺於宮內修建一廳,親題橫額“祖庭”二字,此後各方門徒即以此為祖庵。
終南山腳下,郭默與李莫愁分道揚鑣,李莫愁自回古墓探望孫婆婆和小龍女。
其實,郭默也對這個“聞名已久”的小龍女挺感興趣的,畢竟在另個一時空裡,也是一個時代的主角。
想到這個時候,小龍女只是一個八九歲的小丫頭,就打消了前去的念頭。
倒是叮囑李莫愁,古墓派的門規和功夫,都是當年林朝英前輩,在特殊的情況下所創,後世傳人也未必要死守。
尤其是古墓派的內功心法,沒有合適的條件,還是少練為好,不是已經有“九陰真經”了嗎?
郭默知道古墓裡的“重陽遺刻”,只是“九陰真經”的一部分,索性將全本的“九陰真經”相贈。
在一個分叉路口,二人分手,約好十日之後再聚。
郭默一直以為,活死人墓就跟全真教比鄰,沒想到居然也相隔著十多里地。
還未到全真教的山門,就見道路一旁有座供人歇息的亭子,年代有些久遠,亭子上的紅油漆都脫落了大半。
亭子的正中央,卻立著一座石碑,似乎石碑上刻有文字。
郭默信步走了進來,原來上邊刻著一首詩:
“天蒼蒼兮臨下土,
胡為不救萬靈苦?
萬靈日夜相凌遲,
飲氣吞聲死無語。
仰天大叫天不應,
一物細瑣枉勞形。
安得大千復混沌,
免教造物生精靈。”
旁邊鐫刻著“長春”二字,並附有年月日於其上。
這是“長春子”丘處機所作啊?
不說丘處機文采武功如何,單單這份悲天憫人、嫉惡如仇的俠義心腸,就值得江湖同道的尊敬。
距郭默離開桃花島,已經過去了五個多月,馬上又將進入寒冬。
經過小半年的廝殺,各方的局勢竟然又詭異地趨於平衡,蒙古鐵騎依然佔據著上風,卻被金國的軍隊,一南一北鉗制在河北當間。
不得南下,想回歸中都府,卻又面臨著被郭仲元銜尾追殺,以及神出鬼沒的移剌蒲阿所部的三萬騎軍的襲擾。
孟珙的“敦武”軍,在蒙金開戰後的第三個月,突然出兵兩萬,兵進河東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