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崇禎慌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派出錦衣衛殺人滅口的做法被曝光後。
藏不住了。
朱由檢真正幕後黑手的身份,這下是不可能藏住了,想否認也不可能得到相信。
皇室的目的。
朱由檢的想法和野心。
以及採取的狠辣手段。
全部像是露天的路面,遭到了太陽的暴曬,完全呈現在每個大明百姓的面前。
輿論也發生了180度的反轉。
雖然有些朝廷辦的報紙,在極力的進行遮掩和解釋,表示這完全是一場誤會,皇帝陛下絕沒有害死功臣的意思,陛下只是想敲打敲打,讓地方上的軍頭聽話,要他們不要再殘害百姓,一切的初心,都是為了百姓的利益,並不是為了掠奪財產土地礦產之類的,只是沒想到下面的人,領會錯了意思,下手有點重了,導致了這樣的後果,皇帝陛下已經下令徹查了,已經定罪斬首了上百人,這個事情可以不用再深究下去了,到此為止,以後也不會發生了,還是關注別的話題去吧。
這樣的解釋,對普通的百姓,確實是有點作用,加之王、楊、鄧三個軍頭勢力,這些年作女干犯科無視王法的事情,確實做的太多了,引起了許多百姓的仇視和不滿,所以看到三位軍頭有這樣的下場,部分百姓是拍手稱快的,是非常支援皇室的。
只是少部分百姓的支援,並沒有什麼作用,主導如今整個大明,並不是那些底層的百姓,他們掌握的能量和資源,並不能改變輿論的整體氛圍。
真正在支配和統治這個帝國的,是大明的富裕商人階層,是各地的軍頭勢力,是已經發展到了巨型財團的關寧軍集團等勢力。
這些勢力掌握的財富、資源、軍隊,佔大明的七成以上,皇室頂多佔個一成,百姓佔兩成,所以皇帝跟底層百姓聯合起來,也不可能商人+軍頭+巨型財團的對手。
更何況,真正的巨無霸許家莊,這次也隱隱的站在支援三位軍頭的一邊,沒有旗幟鮮明的表示支援皇室。
所以形勢一目瞭然。
「出兵,我們要出兵百萬,為三位為國立過功的老將討回公道。」
地方軍頭左良玉,在電報裡瘋狂的叫囂,似乎完全沒有把皇室放在眼裡,話裡幾乎沒有掩飾,道:「今天是三位老將,明天是不是就輪到了我們,一年收割一個,是不是十年之後,大明境內,一個軍頭都不服存在,皇室就可以再擊敗關寧軍,然後消滅福建鄭氏財團,最後集中所有力量,要對付許家莊?這樣的想法非常不錯,我要是坐在那個位置上,我也會這麼去想,只是現在是什麼時代,現在不再是打打殺殺的時代了,野蠻的武力不能再隨便的濫用了,現在能讓這個世界歸服的,是文明,是先進的制度,是發達的生產力,是能夠帶來高速發展,讓你擺脫貧困落後的技術,而這些東西,皇室能夠提供麼,陛下會免費的送給我們麼?陛下會讓每個大明百姓,都得到休養生息,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麼?皇室能帶來讓一切都變好的變化麼?」
「不能,顯然是不能的,從古至今的封建王朝,對百姓的索取,往往待遇對百姓們的貢獻,哪怕是所謂的太平盛世,還是會有很多百姓捱餓而死,衣不蔽體,一年忙碌不休,連溫飽都很難保證,到了後期,皇室的人口增加了,官員的俸祿提高了,百姓們的負擔就加重了,只要再來一場應付不過去的天災,揭竿而起的時候就到了,兩千年了,差不多兩千年沒有跳出這個迴圈,因為一直都是在瓜分有限的蛋糕,沒有人去做大蛋糕,甚至恐懼於做大蛋糕,這才走不出興衰的迴圈。」
「現在,時代改變了,許家莊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帶來了高產的種子,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技術,讓我們生產力,提高了幾十倍上百倍,第一次,百姓們有了足夠的
時間休息,第一次,百姓們靠自己的雙手,靠著三五畝的土地,也能做到溫飽,第一次,有些百姓也擁有了遷徙的自由,可以南洋等海外之地發展紮根,在一年三四熟的土地上耕種,過上了很容易就能活下來的生活。」
「但是,一個幽靈,一個死死纏著大明百姓不放的幽靈,還存在在哪裡,它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指責,依然放不下壓迫和剝奪的本性,依然想回到過去的那個時代,依然對我們這些進入了新時代的人,抱有強烈的敵意,恨不得把我們消滅乾淨,然後又吃下所有的蛋糕,繼續自己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日子,那些敢於反抗和揭露的人,都會遭到悲慘的下場,甚至是付出性命的代價!」
「但我不害怕,我要第一個站出來,成為高舉反抗旗幟之人,我要組織這個幽靈,想要繼續奴役所有人的想法,皇家軍團現在很強,有五十萬之多,但只要我們聯合起來,可以立刻拉出上百萬的大軍,我們可以比皇家軍團還要強大,我們更不是可以隨意揉捏的存在!也不要總是把百姓掛在嘴邊當藉口,大明的百姓苦了幾百年,過過幾天好日子麼?還不是進入新時代後,靠著他們自己的雙手,才創造出瞭如今的好日子,這裡面皇室有幾分的功勞?」
「總而言之,若是這次皇室不給我們一個好的交代,不能用道理說服我們,三位老將軍的死,我們一定要調查到底,要讓幕後的黑手,付出巨大的代價!大不了,就是扶立一個更聖明的新君而已,也不要覺得我們沒有那個實力做到,關寧軍、福建鄭家軍,西北的秦軍,四川的白杆軍,還有我的左家軍,十幾家的大軍,湊出百萬大軍是沒壓力的,這還不包括許家軍的力量,這個天下,早就不是什麼皇權說了算的天下,也是所有人一起說了算的天下,公道,我們一定要討回來!」
檄文。
這一篇的檄文,在大明的輿論場上,帶來了非常大的反響。
有許多的百姓覺得說的很有道理,自古以來的皇權,雖然是起到了保護百姓們,免於戰爭、饑荒、天災等影響,但越是到後期,皇權自己就成了讓百姓們感到極其痛苦的來源,甚至大過了對戰爭、饑荒與天災的破壞力,在封建王朝時期,百姓們能過上好日子的階段,大概就是幾十年的盛世期而已,然後就是無盡的徭役、稅賦和戰爭,以及無盡的痛苦,與王朝庇護帶來的好處,估計就是五五開的樣子,不好也不壞。
不過在許家莊提供的新秩序的庇護下,差距實在是大太多了了,根本就不能比。
比如說現在的許家莊控制的地盤內,是已經完全免除了農業稅的,不管種植什麼東西,除了在加工和銷售環節,生產與收穫階段,是不用交一文錢稅的,甚至專門種植糧食的莊園,還能得到大量的補貼,畢竟糧食的價值較低,如果沒有補貼的話,全都跑去種經濟作物去了,那還怎麼得了,故而要利用補貼進行平衡。
還比如在許家莊秩序庇護下,生產效率是幾百幾千倍的提高,出門完全是用輪子代替了雙腿,需要用到純肌肉力量的崗位越來越少了,如今的辛勞程度,可能還不到過去的五分之一。
軍事方面,由於大量先進武器的裝備,所以上億的人口,只要維持一支二三十萬人的精銳大軍即可,這方面的負擔也大大降低,戰爭的爆發頻率也極大減少了,或許再裁掉一半的軍隊,影響也不會太大。
還有其他方面,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