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如何提高競爭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快了。只能說是太快了。現代社會這邊的發展速度,簡直是快到驚人,短短的兩年,就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
基礎性的物價,出現明顯的下降。大部分原材料的價格,也在紛紛下降。
便是房子的價格、汽車的價格,還有各種工業品的價格,哪怕原本就便宜到基本不賺錢的程度,非常的內卷,但現在在內卷的基礎上,再平均下跌個10%至20%,甚至是30%,各方各業都在跌價。
唯獨人們的工資沒有下跌。服務行業的服務費用,沒有下跌。另外加大了對窮人的補貼力度,制定了更高的最低工資標準,目的就是刺激消費,維持住經濟的繁榮,哪怕很多人吃喝太多,導致過於肥胖,也是增加對減肥經濟的扶持力度,並不會號召少吃少喝少用,畢竟太過節儉的話,經濟是沒辦法保持繁榮,Gdp就不會往上增長,反而是萎縮的風險。
這就讓許多的打工族,哪怕每月只能領到3000塊的工資,也能過得極其的舒坦。
試問一個人每個月最多在吃飯上面耗費600塊。在水電網路上面耗費200塊。
在買衣服買日用品上耗費100塊。基本的生存這就保證了,質量還不低。
剩下的2000塊,可以去餐廳下館子,可以去外面玩,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想怎麼嗨就怎麼嗨,這樣的生活品質,估計以前月收入五六千的人,可能都比不了。
幸福指數大幅度的提升,成了公認的物價最低、收入最高,沒有之一,對外國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比如在許多的短影片平臺上,就有非常多的主播,在網上曬超市的物價情況,這個東西多少多少錢,那個東西多少多少錢,而且挑的是早上八點多的時候,趁著食材最新鮮,價格沒有打折的時候拍的。
於是五六塊錢一斤的豬肉。十塊錢一斤的牛肉。普遍一兩塊,兩三塊的蔬菜價格。
兩塊不到一斤的大米價格。一塊出頭的高筋麵粉價格。九塊九一打十二瓶的飲料價格。
平均四五塊,最多六七塊一斤的新鮮水果價格。最貴也就十三四塊一斤的榴蓮,和二十來塊的車厘子,只有這些屬於有錢人消費的多的食物,當然普通人也不是買不起,甚至等到晚上打折促銷的時候,也能買個幾斤嚐嚐,不會感到肉痛。
再加上全面電動化後,車輛出行的費用也便宜了,坐個公交兩三塊,打個出租十塊以內,或者掃個共享電動車,也就四五塊錢,什麼地方都能去,出行的自由大大得到了保障。
為了維持資產的價值,如今房價這塊沒有太大的變化,一線城市要五六萬一平的均價,普通人想落戶很難,但二線城市只要一兩萬,三四線城市就五六千的均價,而房貸的利息低到了1%的程度,若是生了二胎三胎,還有利息減免,甚至0利息買房,貸款壓力就跟沒有了一樣,讓大多數的人,哪怕月薪三千的,省個一千五出來,也能在三四線城市買房,誰都可以在城市裡落腳。
去年。官方還公佈了最新的貧困線標準,把那些年收入不到三萬塊,沒有裝修較好的房子,以及沒有多少的生病和養老保障的,都算作貧困的範疇,於是就出現了好幾個的典型按理。
比如某某中年農民,靠務農為生,養豬養雞養鴨,可以保證自己在吃的方面基本自給自足,住的是三百多平的農家大院,農閒的時候,去外面給別人打零工,一年能賺一萬多塊的收入,再加上各種福利補貼,年收入接近了三萬,自己也有輛兩萬塊的老頭樂車,過的非常的幸福,但依然屬於貧困人口,於是能得到補足年收入三萬的餘額補貼,哪怕該農民強烈推辭不要,但還是享受了補助。
比如第二個案例裡面的一名三十多歲的腿部有殘疾的男子,其實靠著在虛擬遊戲裡打金,有時一個月能賺十多萬,有時只能賺幾百,收入非常的不穩定,但也拿到了貧困的指標,去醫院治病的時候,可以報銷95%,個人只要承擔很少的一部分,幾乎毫無壓力。
最後一位比較懶惰的人員,一年到頭什麼都不幹,就是別人嫌棄的躺平者,但考慮到這人學歷低、社交能力差、情商也不高,實際生存能力不足,於是也住進了60平的公租房,每月只需資金三百,免水電費,還能拿到每月1800的救助金,實際到手1500,而這筆錢,足夠讓他過上有房子住,有二手的破爛電動車開,甚至還交到了個同樣生存能力不足的女朋友,兩人抱團生活,天天躺平,生活品質反而提高了些,他們現在面臨的困境,打算生一個孩子,但會明顯拉低生活品質,若是生三個孩子的話,則可以換一套更大的房子,拿到更高的補貼,只是會活的更辛苦一些,所以他們非常的糾結,但在好心人的建議下,他們最終傾向於第二個的方案:多生孩子。
等等等等。以上這些的案例,拍成影片,當作負面的報道,出現在許多外國網友面前的時候。
他們一個個的心態簡直全都崩了,整個人都要麻了,本來他們以為看到的是底層人口的悲慘故事,本以為自己會跟這樣的故事共情,結果一個個都感到崩潰。
“謝特!我這樣的流浪漢,連一頂不漏水的帳篷都沒有,只能睡在天橋下,被蟲子咬,你們那邊的住三百平毛坯房的窮人,比我這樣的流浪漢強太多!”
“我們國家的醫療系統,號稱是免費的,但是要排隊18個月,要想馬上治療,只能去昂貴的私立醫院,大部分錢自己掏!”
“三天一頓肉?我一個多月沒有吃肉,我比這個窮人窮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