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義樓內。

聽到眾多將領與士卒們的討伐、抱怨、埋怨與憤怒之聲。

幾乎沒有一個幫他說好話的,這個場面,讓人聯想到了‘人心喪盡’、‘眾反沸天’等形容詞。

這讓坐在主座上的那位至少兩百多斤的肥胖男子——天雄軍主帥盧象觀,是不得不低下腦袋,手捧著臉,一副無比慚愧無奈的樣子。

難受。

此刻盧象觀的心裡非常的難受,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子的結果,明明他是一片公心,想抓住股市的這個風口,狠狠的在裡面賺一波,讓這幾年有些在走下坡路的天雄軍,今年過一個大大的肥年,爭取每位天雄軍將士的分紅,都不會少於150銀元,人均要達到250銀元以上,要好好的幹一件漂亮的事情,讓天雄軍上下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並且也要用事實證明,如今的天雄軍,哪怕沒有大哥盧象升坐鎮,在他盧象觀的帶領下,也能發展的很好,走的很順,以後會越來越輝煌,會一年比一年好,總之要讓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結果……

可能下場的時間比較晚,又過於聽信那名所謂的‘股市分析大師’的判斷,拿出一百五十萬銀元,購買了一支橡膠股票,剛開始確實是大漲了一波,一度浮盈了三十萬銀元,證明自己沒有買錯股票,但後面不知道怎麼回事,拋售的人突然增多了,導致股價大跌,後面造成踩踏,如同崩盤,盧象觀性格過於猶豫,沒能及時拋售,導致淨虧上百萬銀元,被徹底的套牢,也導致天雄軍上萬將士的年終分紅,一下少了大半,到了年尾,連分紅的錢都掏不出來,今年這個年,恐怕天雄軍上下,都要過個瘦年,都要品嚐到窮困的味道。

最主要的責任,自然要落到盧象觀的頭上,畢竟股票是他下令買的,選那支股票也是他做出的決定,失敗的責任,他要承擔八成以上。

再想想這幾年,自從大帥盧象升,離開了天雄軍,去朝廷那邊發展,成為皇帝的得力重臣之後。

原本蒸蒸日上的天雄軍,像是走上了一條下坡路,沒有了增長的勢頭,各種弊端不斷出現,賺的利潤也是越來越少,哪怕投靠了許家莊這個大靠山,每年能拿到不少的專案和訂單,卻依然很難稱得上紅紅火火,反而賺的越來越少,困難越來越多。

一方面,這與逐漸內捲起來的創業環境是有關的,畢竟華夏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會變的特別內卷,只要是看到能賺錢的專案和產業都會一擁而上,極其渴望改變自身的命運——雖然如今的大明人口,只有2.5億左右,連三億都不到,但卷的程度一點不小。

就以水泥廠舉例,崇禎十年的時候,大明境內的水泥廠數量,一共22座,年產能三千八百萬噸的樣子,勉強能滿足需要,水泥的價格則是300文一包,頗為昂貴,只有少數單位能用得起。

如今是崇禎十六年,短短六年過去,大明境內的大小水泥廠數量,居然增加到了1358座,總產能增加到了五億九千萬噸,不僅用途極其廣泛,價格也降低到了85文每袋的白菜價,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用得起,並且得到了更為廣泛普遍的使用。

而這些年的天雄軍,在盧象觀的帶領下,投資開辦的工廠,大部分都是磚窯廠、水泥廠、五金廠、木材廠、食品加工之類的常見工廠,紡織作坊也弄了幾個,但服裝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都沒能搞成什麼名堂,面臨非常激烈的價格競爭,利潤率自然是不斷下降,有個別的工廠,因管理不當等原因,甚至出現了虧損……這些傳統行業是越來越難做,價格戰打的極其激烈,沒有一定規模跟實力的工廠,未來註定會被淘汰。

既然開辦這些工廠不太賺錢,那麼就試試開礦挖礦,盧象觀又籌集了一筆資金,帶人去山西、河南、山東等地,以不低的價格,包下了幾座礦產,有煤礦、鐵礦、金礦等等,但因為不熟悉這個行業,除了在煤礦的開發上,稍微賺了一點,鐵礦、金礦都因為品位太低,開採成本太高,後面都不得不低價轉手給他人,虧了幾十萬銀元。

再然後又是折騰了勞務派遣、深耕物流領域、搭建蔬菜大棚搞反季節蔬菜種植,大多取得了成功,賺了不少,但因為缺乏資金,無法大規模的去搞,導致即便抓住了風口,賺的也不是很多。

這個時候,差別和對比就出來了。

要知道就跟關寧軍、白杆軍、通州軍、天津軍這些軍閥勢力類似,天雄軍的成立時間並不算晚,跟許家莊的合作也較早,共同幹成了好幾筆的大業務,把流寇都給消滅光了,關外的韃子,也受到了傷筋動骨般的重創。

並且在跟許家莊的合作中,獲得了不少的好處,賺了幾百上千萬,都因為跟許家莊的緊密合作,從普通的軍閥,變成了如今富可敵國的超級軍閥。

比如關寧軍集團,一年賺好幾個億。

守著一個重要港口的天津軍,一年至少賺五千萬銀元。

還有洪承疇的秦軍,已經在西域之地,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有錢還有土地,過上了比皇帝還爽的日子。

還有那個許多人都看不上的總兵左良玉,他帶著他的楚軍,如今壟斷了湖廣境內的許多產業,一年也能賺一兩個億。

更有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以她為代表的石柱軍,如今掌控了大明最大的製衣集團,一年淨負債

而跟這些發展的好的軍頭相比。

不管是戰鬥力、紀律性,抑或者立下的功勞,不弱於大明帝國任何一支軍隊(許家軍除外),早就是赫赫有名的天下強軍,受到許多人的誇讚,但快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明明擁有無數發展機會的天雄軍,居然混到了過年都快要沒錢的程度,對比別的大明軍隊,簡直是失敗中的典型,沒有比這混的還差的,都羞於與別的大軍進行對比。

失敗。

天雄軍如今的發展現狀,只能用失敗二字形容——哪怕其實過的還算可以,至少可以確保小康,但對比那些實現了大富大貴日進斗金的軍隊,確實是非常的失敗。

怎麼辦?

導致此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天雄軍上下,好好的思索反思一番之後,居然發現,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出在主帥盧象觀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