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軍商業集團。

或者說,盤踞關外的關寧集團。

現如今,這個集軍隊、礦業、商業、莊園經營、畜牧業草場經營、紡織業和工業等產業為一體的利益集團,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並在吳襄、曹文詔、祖承訓等高層的帶領下,虛心學習許家莊的發展經驗,大力引進許家莊的先進技術,又加之關寧地區具有豐厚的礦產資源,可招募到的人口也是不少。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有遼東的資源可以利用。

所以關寧集團每年的財富增長率,都是超過三成以上,甚至達到五成,始終沒有減慢過發展的步伐,可謂充滿了朝氣與活力。

哪怕關寧集團的內部,存在不少的人壓迫人的現象,資本剝削非常嚴重,以及任人唯親,人才得不到重用的負面現象,普遍存在。

能挑出的問題,至少是幾十上百個。

但就是這樣的體系,卻充滿了發展的活力,每時每刻都在增長,甚至,明顯超過了福建鄭氏集團,超過了浙江海商集團,在今年的崇禎十三年,經濟生產總值,預計突破十億銀元,達到十二億銀元之多。

關寧集團的利潤則在一億銀元以上,超過了朝廷的財稅收入。

不僅完全有能力養得起三十萬精銳大軍,還能提供更好的待遇,購買更好的武器裝備,具有擊敗朝廷新軍的強大實力,且關寧軍內部相當抱團,一致對外,能夠勁往一處使,若是對朝廷發動進攻,朝廷還真不一定頂得住。

即在軍事實力方面,朝廷大機率不是關寧軍的對手,一旦爆發衝突,朝廷撈不著好,反而可能吃虧。

所以面對關寧軍的提醒和警告,皇帝朱由檢怕了,有點慫了,不得不下令,釋放出那些關寧集團想要保下的官員,赦免了他們的罪行,個別的還允許他們繼續做官,就是為了避免激化跟關寧軍的矛盾。

沒辦法!

雖然朱由檢私下裡非常憤怒,拳頭都死死握緊,把這視為一場奇恥大辱,暗暗發誓,早晚要解決掉威脅巨大的關寧集團,要想辦法讓他們減少或停止跟許家莊的商業合作,採用各種手段削弱關寧集團,等到弱到一定程度,朝廷有了足夠把握,再雷霆手段滅之,洗刷過去的恥辱。

不過……

就算想辦法滅了關寧集團,朱由檢發現,大明皇權的威脅,只是少掉了一個而已,滅了關寧集團,還有福建鄭氏集團,還有浙江海商集團,還有藩王利益集團,以及各種各樣的商業勢力、軍閥勢力,如今全是不容小覷的存在,不能輕易翻臉和對抗,畢竟這些家族或勢力,都是有底蘊有積累,而大明這些年早就被掏空了,歷年積欠都沒有還清,根本沒有本錢與之大打消耗戰。

但朱由檢與盧象升等人研究後又發現,現在朝廷要進行的改革與變法,要增加稅收,要編練更多新軍,要把改革政令高效順暢的推行下午,都繞不過這些利益集團,必然會發生碰撞和衝突,乃至是不可調和不可妥協的矛盾。

方以智便在一場會議上分析說道:“我能拿到不少許家莊那邊的調查資料,都在顯示,雖然大明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帶來了許多的財富,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讓超過百萬人,成為了身家過五萬銀元的富人階層,以及超過三千萬身家達到一千銀元的中產階級,但還是有足足兩億的大明百姓,依然在溫飽線上掙扎,從事著收入較低的工作,手停口停,承擔風險能力很低,如果想要從這些底層百姓的頭上,獲得更多的稅賦,這是不太可能的事,那麼每個百姓徵收1銀元,大明的極限財政收入,也不過是2億銀元而已,再加大力度徵收,那就是把這些百姓逼上死路,只會引起激烈的反抗。”

“如果我們朝廷想要多收稅的話,針對的目標,只能是那些富裕的身家五萬以上的富人,或者中產階級,不能是佔據多數的苦哈哈,按照二八法則,超過八成的財富,是集中在二成的人手中,剩下的八成人,才掌握者區區兩成財富,甚至會不斷減少,乃至面臨負債,這樣的現象,稱之為兩極分化,會出現在任何王朝的中後期。”

“我們大明也是如此,現在朝廷想要增加收入,非得在商業領域,去徵那些有錢人的稅不可,越有錢的越是要多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富國,只是在大明,那些有錢的商人,要麼自己掌握著軍事武裝,要麼和地方官員勾結,要麼背後有靠山……想要收他們的稅,就跟要他們的命一樣,一分都不願多拿出來,給誰都不會給朝廷,畢竟皇帝離他們太遠了,給不了他們太大的安全,除非是京城周邊,靠著錦衣衛收保護費,一年都能收到三百多萬銀元,內帑能分到一半,但出了京城,錦衣衛敢亂收錢的話,被打死都有可能,文官們還會大聲叫好,認為這是在為國除害。”

“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有錢人不想交稅,在於朝廷的力量,尤其是皇室的力量與人手過少,無法樹立權威,無法形成震懾,除非能夠殺的人頭滾滾,用死作為威脅,迫使富人交稅,要麼就學習許家莊,置辦眾多的皇室產業,與富人進行競爭,搶奪他們的市場,與富人爭利,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不然,只能是等到大明社稷倒塌,再重新建立,才能白紙上好作畫,不然其他的辦法,都是無意義之舉,起不到好的效果。”

方以智道出了問題的核心本質。

徵稅的核心,說到底其實就是暴力,如果不乖乖把錢交上,面臨的就是懲罰或死亡,代價極其巨大,那麼就只有乖乖交稅一途。

要麼就是朝廷或皇室自身善於經營,擁有大量土地和產業,且經營得當,管理水平高超,並引進了先進技術,生產出的產品,有價格或質量上優勢,能夠爭奪市場,贏得大量的利益,使得利益歸於國有。

剩下的其他變法路徑,其實都是激烈的需要暴力才能推行下去的改革,必然會得罪這樣那樣的利益集團,想落得好結果,難於登天,失敗的例子卻是比比皆是,提出改革者多半沒有好下場,比如王安石,在史書上被黑了上千年,長期以丑角的形象存在,變成正面角色,也是沒多長時間的事情。

不過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有一位臣子,提出了另一個思路:那就是學習許家莊的國王莊園模式。

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