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

氣溫大幅下降,許多地方落下了雪花。

大明,江南地區。

經過近半年的辛苦與努力。

許家莊第四波擴莊行動中,新建的1100座集體莊園,此刻有一半實現了完工,或者達到了允許搬遷入住的程度,且剩下那些建設進度較慢的,也肯定能在今年之內,實現住進新房的願望。

更意味著今年這一輪的大規模擴張,基本完成,形成了一個趨於長期穩定的格局——至少在大明境內。

於是按照去年的慣例。

許家莊今年的(崇禎十年)各項經濟資料,在十月底的最後一天,釋出了出來,可謂極其亮眼:

總人口數量從2400萬,增加到了剛好超過5000萬人。

經濟生產總值(GDP)達到81億銀元,較去年增長47.2%。

煤炭能源的消耗量達到2.51億噸。

水泥產量達到9800萬噸。

鋼鐵產量超過380萬噸。

化肥產量達到936萬噸。

白糖產量達到199萬噸。

生物柴油總產量達110.2萬噸。

糧食總收儲量為8550萬噸。

豬牛羊雞鴨鵝兔等禽畜的總存欄重量約118億斤,得到各種肉類約30億斤。

再加上河魚海鮮的總捕撈量,也超過了3000萬石。

故而人均的吃魚吃肉量,今年也在百斤以上,並沒有因為人口的成倍增加,導致吃肉有所不足。

還有人均壽命、人均文化水平、犯罪率、新生兒死亡率、孕婦難產率等資料,雖然也因為人口的大量增加,變的不是非常亮眼好看,在大明境內,依然是最強的存在,更是這個星球毫無疑問的第一,別的地方要想追上,最少得三五十年乃至上百年。

人均收入則被拉低到了160銀元的樣子,超過了小康標準,但沒能達到大康(人均年收入要達到200銀元才行),至於整體回到人均年收入300銀元以上的富裕生活,需要奮鬥一段的時間。

不過以許家莊的發展潛力和發展速度,以每年經濟增長率30%算,三年後便能實現集體富裕,就是年經濟增長率定為20%的保守數字,也是短短四年後,就可實現集體富裕。

而以上的這些資料,透過《東方時報》,主動的公佈出來之後。

馬上就在大明境內,引起非常大的議論和反響,羨慕、不滿與憤怒的聲音更是無數。

「許家莊的發展實在太好了。」

「我家倖幸苦苦一年的收入,連一百銀元都很難達到,許家莊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卻還有人均160銀元,果真是好的越好,壞的越壞。」

「許家莊都這麼有錢了,在實現了富裕之後,能不能幫幫我們,帶一帶我們?我們也想過上好的日子。」

「許家莊怎麼沒帶動我們?那麼多的修橋修路專案,那麼多的工廠礦場,都是許家莊拉動起來的,今年大明百姓的人均收入,達到三十銀元也是有的,將來有可能達到五十、一百銀元,增長速度也不慢。」

「人均三十銀元?我怎麼一點都感覺不到,我村裡很多人去礦場挖礦,說是能拿到很高的工資,但到了年底,能帶個三十銀元回家都是不錯的,很多人只能攢下四五塊的銀元,還有傷殘的、死亡的,更是什麼補償都沒有,去官府告也沒用,跟許家莊的莊民相比,我們過的是人的日子麼?」

「是啊,這世上除許家莊裡的人過的好一些,其他地方的人,都是活在苦難與地獄之中,根本看不到什麼希望,即便勉強活到了四五十歲,享福的日子加起來,也不會

超過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