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黃河大橋修通(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十年,九月二十日。
大明,山東境內,位於濟南城與德州之間,發生了件意義極為重大的事情,引起了海內外無數人的議論和關注。
更讓無數山東百姓感到振奮與歡呼,驕傲與自豪。
因為大明境內,第一座採用混凝土箱梁連續鋼構式建造,跨度超過兩千米,最大跨徑達一百五十米的,允許大型船隻透過,並起到溝通黃河兩岸交通作用的黃河大橋,在許家莊專業修橋團隊的努力協作下,歷經近兩年的修建,終於順利竣工!
將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變為了擺在面前的現實。
而這座公鐵兩用的,允許大量客流貨流透過,將原本至少需要半小時的輪渡時間,在乘坐快車或火車的情況下,壓縮到十分鐘以內。
較之於從前的輪渡過河方式,這條黃河大橋的修通,僅在物流方面,就至少能節約1%的成本。
除了在經濟上的巨大促進作用,還帶來了三個方面的重大意義。
其一,這座黃河大橋的修通,意味著像黃河這樣的超級河流,將不再是阻擋在人們面前的不易跨越的障礙,而是可以用基建技術征服的小小挑戰,但完全能夠克服。
既然黃河大橋都可修通,以後什麼長江大橋、錢江大橋、珠江大橋等,全都可以修建和搞定,從而打通一條條的交通動脈,讓經濟發展更加的活躍起來,人們的交流,將變的更加高效便利。
其二,意味著許多的自然天險消失了。
許家莊的修橋團隊,擁有著如此強大的基建勢力,以後就可按照需要,根據帶來的經濟利益多少情況,修建更多的大橋,還能做到長度更長,跨徑更大,使用壽命和質量更好,即只要有利可圖,這類大型橋樑,早晚會出現在任意大江大河之上。
而這座大橋溝通了黃河兩岸,就意味著兩地連為了一體,軍事上,只要控制住了這座橋,就等於控制了黃河,就可以輕鬆將幾萬十幾萬的兵力,送到黃河對岸,運兵效率能提高到每小時萬人以上。
如此恐怖的運兵效率,防備方還怎麼做出防禦,怎麼來得及進行阻止?徹底躺平不管,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而許家莊牢牢控制住了這座橋,就基本等於在軍事上,掌控與輻射了黃河以北的地方,以後想怎麼拿捏就怎麼拿捏。
其三,意味著人類可獲得的資源變的更多,生存與發展的空間變的更加廣闊。
比如許多的貧窮山區,裡面的百姓比較窮沒關係,但只要山裡有大量的礦,就可修建橋樑式的公路進去,大不了再多挖幾個隧道,然後山裡的資源,就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出來,實現致富。
山區還能發展果樹種植、山林養殖、草藥種植、旅遊等產業,發展方向眾多。
更可以穿越無盡的戈壁與荒漠,去西域之地探險。
或者透過陸路橋樑,將南洋之地連通起來,便於更好的管理與干涉,哪裡出了問題,都能迅速的擺平搞定。
總之未來的發展空間,一下拓展了可能不止數倍。
機會。
無數的機會。
故而濟南黃河大橋修通後,輿論的反響中,大部分都是期待和興奮,表示歡迎的態度,但也有不少感到擔憂恐懼的聲音:
“許家莊的修橋能力如此恐怖,黃河天險化為無形,以後還能有什麼,能成為許家莊面前的障礙?”
“跨河大橋再多建幾座,大明就基本控制在許家莊的手中了,我等皆成甕中之鱉矣。”
“沒錯,以後許家莊想讓我們生就生,想讓我們死就死,想讓我們富就富,想讓我們窮就窮。”
“該採取一些的措施,遏制下許家莊對我們的威脅了,照這麼發展下去,即便許家莊不改朝換代,也是無冕之王般的存在了。”
“可再憂慮又如何?我們不是許家莊的對手,也沒能力修建出類似的大橋,只能順應這個許家莊所主導的時代了。”
“我家鄉頗為偏僻落後,繞道數百里才能走出大山,經濟落後貧困,也缺乏資源,請問許家莊能不能幫我們修幾座大橋,解決我家鄉的交通問題?”
“呵呵,做什麼美夢,這麼一座大橋,成本超過300萬銀元,不知多久能賺回修橋成本,你就是賣了家鄉,也湊不出建橋的錢,即便貸款也得還幾十上百年,許家莊不會做這種回本週期太長的虧本生意。”